分享到: | 更多 |
法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晚上,巴黎市中心一餐馆和法兰西球场附近等多处发生枪击和爆炸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恐怖主义者制造的这起惨案伤及无辜,以残暴手段实施针对无辜平民的杀戮,惨案发生后,遭到了全世界的谴责。也再一次触动了全球政要和学者的敏感神经,人们不禁要问,恐怖主义的源头到底在哪里?从各国政要、学者、政治家和全球主要媒体的报道来看,各方都心照不宣、或明或暗的将矛头指向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认为这才是孕育“伊斯兰国”此类恐怖组织的温床。诚然,这种分析抓住了伊斯兰极端威胁组织所产生的宗教和文化土壤,但欧洲面临日益上升的恐怖主义威胁并非偶然,它是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各国对外政策相互交织和长期发酵的结果。本文即从比较政治的视角,分析恐怖主义在欧洲愈演愈烈的原因所在。
其一,欧洲许多国家右翼排外势力抬头并不断壮大,诸如法国国民阵线、英国独立党、瑞典民主党等右翼组织和政治势力。这些政治势力反对外来移民,认为伊斯兰是欧洲最大的威胁,欧洲移民问题已被高度的政治化。近代以来,许多伊斯兰国家成为了欧洲国家的殖民地,现在大批伊斯兰民众都移民到欧洲,目前法国有600万伊斯兰移民,英国有250万。欧洲多国的伊斯兰移民群体,事实上是社会中的边缘群体,在工作、教育、生活等诸方面频遭歧视。2011年7月11日发生在挪威的恐怖事件所主要反对的就是针对政府的移民政策和穆斯林文化体系。以法国为例,法国议会于2010年通过针对伊斯兰女性的“罩袍法案”,禁止女性在公共场合穿戴布卡罩袍或者其他不透明的面纱,将被处以150欧元的罚款,并接受公民身份培训。长期以来法国左翼、深左翼和绿党坚决反对这一法案,而在年初《查理周刊》恐袭案之后,原本针锋相对的左翼、右翼政要纷纷发出相同的声音,表示要超越政治分歧,发出“组建反恐统一战线”的呼声。法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地,针对穆斯林的右翼势力的抬头和不断壮大,势必要引起“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仇恨和报复。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目前有1100多名法国人参与各种极端组织,还在法国形成了一定的“营地”,这不仅是对法国构成的潜在威胁,也是对法国构成的直接威胁。
其二,欧洲一些国家近年来积极追随美国,2014年9月,美国组建了一个包括英、法等54个国家和欧盟、北约以及阿盟等地区组织在内的国际联盟,对“伊斯兰国”进行打击。据法新社报道,自年初《查理周刊》遭袭以来,法国战机在伊拉克开展1285次空中行动,进行了271次空袭,“伊斯兰国”损失惨重,已有6000名武装分子和9名高级领导人被打死,这更增加了伊斯兰极端分子对西方的强烈仇恨。恐怖主义组织为了削弱以美国为首的反恐联盟,必然要将欧洲国家列为重要的打击对象,这势必引起欧洲发生恐怖袭击的危险性增大。
“9·11”事件后,美国改变原来认为自己不会被恐怖袭击的国家安全战略,开始积极的进行反恐战争的战略部署,并采取“以我划线”的做法,意即“要么与我站在一起,要么与恐怖主义站在一起”,欧盟各国作为美国的盟国立即表示要与美国“完全团结一致”,但近年来美国由于面对新兴大国崛起的需要而实施战略东移的“亚太再平衡”,使得美国“9·11”后塑造和主导的反恐体系日趋松散、反恐战线也全面收缩,欧美国家阵营对恐怖组织的打击无法形成合力,各自为政,正是美国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给“伊斯兰国”组织的壮大提供了“夹缝中生存”的机会:2003年美国发动第二次海湾战争,伊拉克国内涌现出上百支反美武装,“伊斯兰国”的前身“统一与圣战”就是其中一支。2004年底,“伊斯兰国”投靠“基地”,成为伊境内最主要的反政府武装。2011年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以及中东因“阿拉伯之春”陷入动荡,伊斯兰世界的激进组织通过与世俗派、温和派的较量得以猖獗。
其三,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东等地区实行“植入式民主”带来恶果。面对中东北非乱局,以法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积极推广自己的民主价值观,欧美国家的这些做法并没有给这些国家带来安宁,世俗政权的倒台,反使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异军突起,使这些国家陷入一片失序之中,战争、战乱不断,民众更加困苦,成为“发生在欧洲街头的恐怖主义的孵化器”。中东、非洲等地的政治生态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些地区长期以来的民族冲突、宗教冲突和地区冲突始终未能有效化解,这些地区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矛盾重重,不断激化。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失业率居高不下、家族统治、官员腐败等问题都为恐怖主义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其四,欧洲各国在打击恐怖主义联合作战上还缺乏合力。面对2l世纪以来的系列恐怖主义袭击,欧洲各国纷纷制定和实施了系列反恐政策,尽管各国一致努力加强应对国内恐怖主义,但直到现在,反恐策略上任然表现出政治驱动的短期策略行为,一个长期的国家间反恐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欧洲国家的反恐依然建立在国家主权的范围内,但各国面临的反恐形势不同,因而重视程度不同。尽管有政府间的浅层国际合作,但无论是反恐的立法、机构,还是反恐组织、机制的运行,依然属于民族国家政治主权的范畴,这就使得反恐的国际合作缺乏深层合作的空间。
打击恐怖主义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欧洲本土的恐怖主义在未来一段时间有更加猖獗、愈演愈烈的趋势,欧洲各国应加强警惕,反思恐怖主义生成的根源,从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等方面展开“标本兼治”,才能改变恐怖主义“越反越恐”的局面。
邱明红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人民日报:“新思维”难解老问题2009-07-16 |
巴总统访英谈“真相”2010-08-06 |
李 伟:反恐为何越反越恐2010-10-12 |
人民日报:“新思维”难解老问题2009-07-16 |
新华时评:一个恐怖主义符号的消失2011-05-03 |
张传文:拉登之后,美国会遏制中国吗?2015-11-13 |
解放日报:奥巴马外交未定型2009-03-02 |
人民日报:“圣战热”派生反恐命题2014-02-24 |
东 风:互联网绝非滋生恐怖的土壤2014-07-21 |
戚 伟:建立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统一战线”2014-11-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