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殷德生:打造经济内生增长的澎湃动力
//m.auribault.com2015-08-17来源: 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每一回破茧成蝶,靠的都是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藏着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是取之不竭的“金矿”。中国经济获新引擎助力,就一定能够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李克强总理在年初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首次提出“双引擎”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则作了重点阐述,“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顺应了世界经济竞争与产业创新潮流的需要,而且是培育和催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

  支撑经济转型的“巨型发动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的“巨型发动机”。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7%的中高速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新引擎起了重要作用。首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稳增长、促就业作用显著。2015年上半年我国新注册企业增长19.4%,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第三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00万个就业岗位,比工业多一倍。也就是说,大众创业促进着经济结构朝着服务业为主的方向转变。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1.2%,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促进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没有大众创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产业就缺乏市场基础,平台型技术产业更是离不开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快速成长。从新产业看,2015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27个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7.8%;从新业态看,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5年上半年增长速度将近40%;从新产品看,像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铁路机车增长速度有的在翻倍,有的是在50%以上。

  大众创业还显著地增强了市场容量和活力。2015年上半年非公经济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8.1%,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出1.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了11.4%,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65.1%。

  政府“有形的手”要更好发挥作用

  为新引擎加油助力,让它的动力更加澎湃,需要同时用好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赖于政府简政放权力度,政策的放宽、市场的放开、主体的放活,是创业创新巨大动能释放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作为政府简政放权的边界,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另一方面,将市场不能发挥作用的领域作为政府的补位边界,为社会创业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依托“有形的手”简政放权,放宽民间资本行业进入门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大众创业才能增加更多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万众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社会创新动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策刺激方面,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和渠道,不仅扩大社会资本参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而且鼓励国有资本参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以及推动创业投资“引进来”与“走出去”。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除了打造创业创新共性技术平台和区域性技术创新平台,还要建立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信息资源向全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此外,政府需增加服务于创业创新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服务模式,实现创新要素的跨地区、跨行业自由流动,推动创新资源共享以及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政策协调联动。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依赖于体制改革又将倒逼改革的深化,尤其是深化市场化改革。在促进“万众”的创新用于“大众”的创业上,不仅要求政府消除对创新转化的限制,而且要通过市场实现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对接。一项创新技术是否有创业价值,取决于企业家的发现和技术产业化的规模。作为经济内生增长发动机的创业与创新,其核心是促进新兴科技产业兴起,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新兴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与资源的优化配置,归根到底取决于市场“无形的手”。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企业才是创业和创新的主体。无论是实施重大项目,还是制定和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都要依赖于微观企业主体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各类创新要素。

  产业创新不仅包括产业间不同领域的工业创新,而且包括产业链创新,即注重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移,积极引导资源配置向研发、设计、品牌、服务、供应链等高附加值环节转移,这需要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要集中优势资源瞄准可能代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兴产业,将万众创新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机结合。其中的关键在于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中国经济每一回破茧成蝶,靠的都是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藏着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是取之不竭的“金矿”。中国经济获新引擎助力,就一定能够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难点与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