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曲哲涵:“心”的较量
//m.auribault.com2014-06-09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信心来自对当前经济增速放缓成因的准确把握,来自对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良好预期,也来自充实的国力和盼望得实惠的民意

  房地产开发商们刚刚送走一个“失望的春天”——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他们没有等到渴盼已久的“红五月”。

  信托业的5月也不轻松——楼市火热时,不少房企为应对银行信贷难题转而求助于地产信托。如今,地产业步履维艰,信托产品也集中到期。今年房地产信托到期量约为6335亿元,其中20%在5月兑付。

  日历翻过五月,许多悬着的心终于稍稍安稳。地产崩盘及信托集中违约并没有发生——在楼市降价跑量的同时,地产信托新产品一季度发行760多亿元,同时巨额私募基金和保险资金跑步进场。

  “人来人往”“有出有进”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市场盘桓之际,忧心和信心也在博弈。有信心在,无论是房地产业还是宏观经济,即使阴霾难以在短时间内消散,也不会倏然变天,雨骤风狂。

  信心来自哪里?

  ——信心来自对当前经济增速放缓成因的准确把握。

  今年一季度,在国际市场环境总体趋好的背景下,国内29个省份经济增速却出现回落。细析起来,回落原因有三,一是经济增速的转换——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开始向中高速增长转换;二是主动调整的阵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长远发展有利,但短期内也不可避免产生一定的经济下行压力;三是前期政策的退出——新一届政府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不因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

  一句话,经济增速放缓是由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问题集中暴露,压力集中显现。然而,当前经济增速并未滑出“下限”,也没有迹象表明二季度经济增长将进一步回落,即便人们最担心的楼市、债务、金融风险也依然总体可控:楼市有新的资金给养;政府债务率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控制标准,且大部分采取企业化运作模式,有可偿还的现金流,能形成有效资产;而前两者“若安好”,银行业便 “是晴天”。

  ——信心来自对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良好预期。

  对于经济增速回落,及部分行业窘迫,也可以理解为中国经济正处于由“提速”转为“提质”的调整关键期,须继续向改革要动力。

  刚刚过去的5月,改革在提速:发改委宣布年内加快推进电力、油气、盐业等重点行业改革;国务院发布资本市场“新国九条”;上海自贸区出台一批新的金融细则……随着越来越多的改革措施深入推进、落地有声,许多困难都将迎刃而解,“爬坡过坎”的中国经济将更有后劲。

  ——信心也来自充实的国力和盼望得实惠的民意。

  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有能力承受暂时性、局部性的困难,“三期叠加”不会从根本上动摇我们良好的基本面。更重要的是,尽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群众的就业、收入、保障等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普通人的日子依然安稳。民生领域的改革,还不断为百姓送去更多实惠。稳增长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保一个数字,而是为了惠民生。既然民生安定向好,就不必过于计较GDP小数点之后的数字变化,无需为经济暂时、局部的困难惶惶不已。

  现代经济学强调预期的重要性,心理学中也有“情绪管理”一说。其核心内容是,不论组织还是个人,必须善于疏导负面情绪、利用正向情绪,而不是被它控制,把悲观变成真的悲剧。在信心与忧心角力的当口,我们要沉着坚定,踏踏实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信心就会越来越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