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城的非遗夜经济-中工旅行-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旅行

优势栏目

一座古城的非遗夜经济

2020-09-03 08:27:57 来源: 新华网

  8月28日,游客在“泉州妆糕人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张明铁的展位前参观。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新华社福州9月2日电 题:特写:一座古城的非遗夜经济

  新华社记者吴剑锋

  傍晚,燥热的空气有了些许凉意,63岁的张明铁提上一个旧皮箱,慢悠悠向桥头走去。

  位于福建泉州的洛阳桥,是一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老桥。今年8月,随着洛江区首届夜间生活节的举办,老桥有了新气象。20位具有泉州本土文化特色的摊主们集结桥南古街,现场既有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美食特产,也有妆糕人、南音、闽南传统刺绣技艺等非遗技艺展示。

  原本些许沉寂的老桥,在夜经济的装点下,有了别样的韵味。

  老张的摊位位于洛阳桥南畔。左手拿着木棍,右手指尖捏住彩色的面团,两手在木棍上翻飞,半个小时工夫,一尊活灵活现的“关二爷”出现在摊位前。

  作为“泉州妆糕人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这尊塑像老张已经做了几十年。打19岁起,他就跟父亲挑着担子,一路走街串巷,将捏好的小人带给乡里乡亲。

  桥头行人来来往往,不时有市民抱着孩子在摊点前停留。“小朋友要不要来一只,孙悟空还是喜羊羊?”一旦有人驻足,老张就将面前的妆糕人递上去,不遗余力地展示这项非遗技艺。在过去,妆糕人是老百姓祭祀神明的一种祭品,也是备受孩童喜爱的玩具,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如今重回大众视线的妆糕人,再次唤起大家的记忆。

  老张的小人10元一尊,整晚忙碌下来,能有两三百元收入。“以前都是坐在卫生所门口卖,有时候一天也卖不了几个。”他笑着指了指手边的小人说,“参加夜间生活节,光顾的人多了,不但我的收入增加了,也借这个机会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

  选择在夜间生活节亮相的“非遗人”大多有着相似的想法。“90后”的黄江毅出身木偶世家,此次受邀参加生活节的他带来了提线木偶表演,这是一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技艺。“与过去相比,这次表演我们选择打破舞台界限,让木偶走进人群,与观众一起互动。”他说,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这些古老民间技艺培育更多潜在消费者。

  这些年,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不少“非遗人”开始打破过去闭门造车的习惯,尝试走出作坊,将手艺带到学校和街头。在推广的同时,这些民间手艺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如今,老张摊头前的皮卡丘等形象,都来自学生的创意。

  “夜经济不应该只是吃吃喝喝,它可以有更多文化内涵。”洛江区商务局局长林志斌说,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拥有璀璨的非遗文化。在举办本次夜间生活节时,当地选择以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洛阳桥为举办地,同时将十音铜锣、洞箫、俞家棍及提线木偶、梨园剧、茶艺表演等融入其中,让市民在体验夜生活的同时,感受现代经济与人文历史的碰撞。

  “这些非遗文化,许多都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它们也将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夜经济的消费中。”林志斌说。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活动人流量达8万人次,有效带动了沿街商铺和住宿业,拉动周边消费近20万元。下阶段,依托侨乡资源和“海丝”文化,洛江区还将启动印尼美食节、夜游洛江旅游路线等活动,持续推动古城“海丝”夜经济繁荣。

1 2 共2页

编辑: 刘云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五一”假期

    五一小长假期间,景区和商场等场所的人流将会有所增长,五一外出旅游时疫情防控意识不能松懈。

  • 跟随冬天的脚步 去赏雪“打卡”

    2019年的冬天来得比往年似乎更早,北京已经迎来了两场降雪,我国北方地区已经进入童话般的冰雪世界。"赏雪游"成为了人们出行的热点。

  • “野蛮导游”缘何屡禁不止

    日前,“野蛮导游”又现厦门鼓浪屿。据媒体报道,因为购物问题引发纠纷,一名导游竟然威胁游客“让你走不出岛”。现场视频曝光之后,当地相关部门已经迅速介入,对涉事导游依法进行了立案调查。

热点推荐

  • 瞰大凉山美丽田园风光

    这是9月2日在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黄草坪村拍摄的梯田(无人机照片)。 在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黄草坪村,超过2000亩水稻长势良好,层层梯田有序排列,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

  • 河北抚宁:风光旖旎洋河畔

    8月31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抚宁区洋河湿地公园景色(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在实施生态优先战略过程中,持续推进流经城区的洋河及周边环境的生态治理,使受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

  • 北京:老百姓家门口的绿地公园

    8月28日,市民在位于西城区的西海湿地公园休闲。 近年来,北京因地制宜地开展公园绿地建设,扩大城市的绿色空间,在北京城市核心区和中心城区,通过留白增绿、见缝插绿,改善了百姓身边的生态环境。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一座古城的非遗夜经济

  • 优势栏目

    人文旅游大放光彩

  • 优势栏目

    多业融合做活“旅游+”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