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韩韫超-正文
回首前路再出发,将脱贫进行到底
韩韫超
//m.auribault.com 2017-05-23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各地取得的扶贫成果,虽方式与经验各异,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法宝,都是精准、到位、可持续。脱贫攻坚,并非“独奏曲”而是“交响乐”,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广泛参与,离不开地方政府政策措施的大力支持,贫困户的积极配合,以及扶贫干部的努力作为。

  在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北山乡上金巴台村,当地政府用帮扶资金购置牛羊,引导村里的贫困户通过卖奶、牛犊或羊羔来增收;在海南琼中县长征镇万众村,村民靠种桑养蚕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隔河头镇大森店村,通过易地搬迁、建合作社等措施,2015年已整村脱贫……近期,100多名媒体记者深入全国各地100余个贫困村,开展针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调研采访,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脱贫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这一民生工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减贫答卷——2013年~2016年,全国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截至2016年,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8452元……可喜的数字背后,各地减贫脱贫的积极探索值得肯定,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总结。

  脱贫攻坚是一场复杂的“战役”,不同的地域和人群,脱贫路径也不尽相同——有的依靠政府拨付专项扶贫资金、筹集帮扶金、社会捐款等传统的经济支持;有的通过盖房、修路、建桥等基础设施建设,让贫困地区的硬件先硬起来;有的通过引进新型农业开发模式、培育地方特色产业等多种方式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对较难实现就地脱贫的地方则实施“易地搬迁脱贫”;还有不少地方鼓励贫困群众参加公司化管理的合作社,以入股、分红的模式增加收入,利用政策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其中,很多地方采取的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多措并举,多条腿走路、走多条路。

  各地取得的扶贫成果,虽方式与经验各异,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法宝,都是精准、到位、可持续。4年来的脱贫减贫实践证明,只有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才有可能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才有可能实现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每一项扶贫举措的实施,都不能蜻蜓点水或虎头蛇尾,只有将其做好做足做到底,才能真正将好事办好;只有致力于变“输血”为“造血”,为贫困户武装头脑、提升技能、创造致富机会,才能让脱贫举措进入一种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脱贫攻坚,并非“独奏曲”而是“交响乐”,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广泛参与,离不开地方政府政策措施的大力支持,贫困户的积极配合,以及扶贫干部的努力作为。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眼下,各地扶贫的实践与成果令人振奋、予人信心,但也为今后的扶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想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还须继续秉持扶贫要扶志、扶智的理念,方式上更多地向项目扶贫、产业扶贫靠拢,范围上更多地向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互联网+”、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纵深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广大干部群众砥砺奋进和共同努力下,不仅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实现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还将为新时期农村发展积累宝贵经验,为亿万农民致富提供丰富的样本和标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