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刘颖余-正文
“宿命”就是用来打破的
刘颖余
//m.auribault.com2016-01-2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新华社记者 毕明明摄

  不用说,竞技场也是一部鲜活的人生。胜利或失败、成功或失意、赞美和责难,都是运动员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通常只关注那些冠军选手,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因为他们总是会走到最后,他们亦配得上这样的关注,但别忘了,赛场不只是属于冠军的,它公平地向所有人开放。甚至有时候,一个默默无闻的选手,也会带给人们感动。这同样不足为奇,竞技场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谁又能说,只有冠军才能成为励志的榜样呢?

  比如眼下正在征战澳网的张帅。她不过是赢得了大满贯正赛的首场胜利,但赛后,她却哭成了泪人,她的教练刘硕也在看台上哭红了眼睛。许多球迷纷纷在网路上留言,说他们都看哭了。现场的澳大利亚球迷在听到主持人的介绍(这是张帅8年来征战大满贯赛事取得的首场胜利,此前她曾拿到14连败)后,起立为这位即将年满27岁的中国姑娘鼓掌和欢呼。那一刻,张帅就像李娜赢得大满贯奖杯一样。

  很抱歉,我这样的比喻一定会引起争议和误解,但我真心地觉得,张帅和李娜的差异仅仅在成绩上,在坚持做好自己这一点上,她们并无二致。她们其实都是命运的强者——在寂寞的坚持后,打破所谓的“宿命”,对于运动员来说,这种感觉有多么美妙!

  这样的比赛,无关冠军,却有关信念,有关梦想和未来,因此,它和冠军一样珍贵。

  生活中,即便是游戏,也没有人喜欢输,何况职业球员。胜利,就是职业球员的“生命”,赢不了球,他或许都无法支付教练和团队的工资。一场不胜,可以不当回事,但14场不胜,也许就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更像一种“宿命”了。事实上,8年大满贯14场不胜,对张帅来说,是如此之痛,甚至让她有了退役的念头。张帅此次之所以让自己的父母到现场观看比赛,就是因为想把澳网当做自己的告别赛来打。“让他们看到自己20年来所倾注的职业,让他们感受到我的追求”。张帅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输的了,她已经14次倒在同一门槛上,这次偏偏又抽到烂签——对阵世界第二的哈勒普,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再输一次。但奇迹总是在绝望中产生,第15次并没有发生,14次被“定格”了!“宿命”被打破了!

  这样的胜利,多么的不起眼,但又多么的辉煌!它不仅照亮了张帅的未来,还会鼓励无数像她这样默默付出的选手奋然前行。

  事实上,类似张帅这样经历的选手大有人在。马托塞维奇,这位澳洲男球员曾在大满贯男单正选赛中曾经历了12场连败,但2014年法网赛首轮,他击败达斯汀·布朗,没有让倒霉的第13次发生。获胜后,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在红土场上满地打滚。

  我们并不期望张帅会成为李娜,正如马托塞维奇也永远赶不上小德,但我们庆幸,他们有了最后一次的坚持。竞技体育就是这样,有人一胜难求,有人拿到亚军也不开心,但竞技场上,没有永远的宿命。所谓的“宿命”,都是人想出来的,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感谢张帅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带给我们的感动和震撼,它告诉人们:无论受到什么挫折,也永远不要对未来感到绝望。竞技体育如此,生活亦当如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