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永远在路上-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时事

长征永远在路上

2016-10-21 14:02:15  来源: 新华社

  历史,常常在今昔对比中给人以无尽遐想与启迪。

  2016年10月17日,晨曦中,长征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起航,两名中国航天员踏上了探索太空的新征途。动于九天之上,他们的身后,是一个向着未来挺进、日益走向复兴的现代中国。1934年10月,江西于都河边,一支陷入危境的队伍在夜色中穿行,开始了山高路远、九死一生的漫漫征程。他们的身后,是一个四分五裂、饱受侵凌的贫弱中国。在迎来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历史没有终结,读懂长征,不只是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更是为了看清我们脚下的道路,传承民族精神的基因,凝聚起开创未来的磅礴力量。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长征,就是这样一个震古烁今的不朽传奇。历时两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如滚滚铁流,纵横十余省,长驱数万里,战强敌、跨激流、翻雪山、过草地,最终胜利会师陕甘宁,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这一伟大壮举,突破了人类的生存极限,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在历史坐标系中,长征是一个醒目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党和革命的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这豪情万丈的壮丽史诗,这巍然屹立的精神丰碑,将永载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史册。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当长征又一次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从哪里来,向何处去”成为我们党深切思考的问题。在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前提出“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在参观“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主题展览时号召“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以“长征永远在路上”的历史自觉,指引着前行的方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未来的豪迈宣言,也是我们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长征路的行动指南。

  长征路上,党的坚强领导是赢得胜利的根本。毛泽东同志曾经总结:“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从遵义会议的生死决断,到四渡赤水屡出奇兵,从维护团结避免分裂,到坚定不移北上抗日……危急关头,正是因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领导地位,形成了成熟而坚强的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红军才能走出绝境,中国革命才能转危为安。历史告诉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建设坚强有力的党,事业发展就有了根本依靠,复兴征程就有了领航力量。

  当年,红军将士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新的长征路上,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8800多万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13亿中国人民不断坚定“四个自信”,我们必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警惕环保“虚假整改”背后的真问题

    “虚假整改”,这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环保督察通报中。去年11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第一轮督察交办问题抽查,发现山东省广饶县对交办问题查处不力,对近20万立方米混有危险废物的垃圾简单覆土掩埋后,便通过媒体向社会宣布整改到位,“虚假整改,敷衍应对,性质十分恶劣”。

  • 中工时评:富翁豪掷650万美元送女上名校,该咋看?

    面对汹涌舆情,步长制药董事长公开回应称,此650万美元跟公司财务无关,言下之意这并非公款,而是个人资产消费;接着,董事长之妻辩称,这650万系被中介骗捐,自己也是受害者。然而,舆论紧追不舍,有媒体开始质疑步长制药发家史……

  • 中工时评:功臣“原三刀”们如何才能安享晚年

    曾经参加十次原子弹试验,并加工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心脏部件“铀球”的原公浦,被赞誉为“原三刀”。因为他用普通机床,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地加工了铀球的最后三刀,丝毫不差,被钱三强形容为“一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然而这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如今却陷入吃不起抗癌药的境地。

  • 中工时评:公共场所配备AED,难么?

    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因心脏猝死而离世,这不是一个小数字,不幸者中有六成发病于医疗机构之外,如果当时身边有AED,悲剧或可避免。

人物

  • 吴鹤臣众筹治疗费需澄清几个关键问题

    在德云社庞大的演员团队中,在郭德纲数以百计的徒弟里,吴鹤臣原本并不是显山露水的一位。可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因为“百万众筹”事件的持续发酵,还在医院进行救治的吴鹤臣,却一下子就成了知名人物。

  • 八闽第一闸:他的停车对标水平,相当于三分球十投九中

    6 八闽第一闸:陈承仪1993年,陈承仪从广州铁路机械学校毕业,被分配到福州机务段。当一名火车司机是他从小的梦想,他学的是内燃机车专业,单位却只有蒸汽机车。他便从学习司炉开始干起,感受到工作生涯起步的艰难。

  • 王孝和:无所畏惧的工人阶级代表

    在女儿心中,王孝和对家庭充满爱,但为了党的事业,他可以牺牲一切,父亲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的革命者之歌,激励着后人为祖国建设事业不懈奋斗。

  • 4720米高原,他已坚守28年

    318国道色季拉山段海拔达4720米,这里空气稀薄,紫外线异常强烈,而林芝公路局八一公路养护段110道班的普布单增,在这里一守就是28年。长年与他作伴的,是呼啸的山风、洁白的大雪、滂沱的大雨,冻僵的手指、结冰的眉毛、通红的鼻头是他真实的写照。保畅通、救危难,他坚守着公路人的使命,为司乘人员照亮了色季拉山的崎岖山路。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