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鹤臣众筹治疗费需澄清几个关键问题-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人物

吴鹤臣众筹治疗费需澄清几个关键问题

高永维
2019-05-08 09:51:55  来源: 红网

  在德云社庞大的演员团队中,在郭德纲数以百计的徒弟里,吴鹤臣原本并不是显山露水的一位。可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因为“百万众筹”事件的持续发酵,还在医院进行救治的吴鹤臣,却一下子就成了知名人物。

  只是让人惋惜和遗憾的是,吴鹤臣一夜之间变得“天下无人不识君”,并不是因为他的老本行相声,而是缘于其家人在某众筹平台上发起众筹,要为他筹款100万元治疗脑出血。按理说面对一位病人,我们不应该说什么是与非,可是当众筹事件中诸多疑云浮现,一些关键问题还是需要有人出来说清楚的。

  首先,究竟有没有必要众筹需要说清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最朴素的情怀,也是人间大爱的彰显。当一个人真的遇到了困难且走投无路,无论他是不是德云社的演员,无论他有没有一位名人师傅,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出手相帮。对于吴鹤臣来说,他确实是患了病,可是却还不至于走投无路,一方面他有北京市的医保,另一方面他在北京有2套房、1辆车,即便这样在北京还算“贫困户”,治疗一个脑出血应该还是没问题的。这时候吴鹤臣的家人不是倾尽全力为其治病,而是说房是公租房不能卖,车日常出行还要用,反而让别人来掏腰包,这总会让人的心里觉得怪怪的。

  其次,应该众筹多少金额需要说清楚。再退一步讲,即便就是真的需要众筹,治疗脑出血大概需要多少钱,医院应该不难算出一个概数。可是吴鹤臣的家人在发起众筹时,不是从治病需要花多少钱出发,而是直接选择了众筹的上限100万,这不免就会让人产生一些疑窦,是真的治病就需要这么多钱呢,还是或多或少藏有一些私心?“鉴于病情不可预知,所以要提前把一切可能拿到的援助握在手里”,这样的说法显然很难让人信服,假使最后众筹了100万,但治疗实际上花了50万,剩下的钱还会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吗?

  再次,其家属对这件事的态度需要说清楚。明明家里有房有车,在发起众筹时却勾选了“贫困户”,面对着公众的质疑声,说勾选“贫困户”是误操作,说“两套房子是公租房无法出售,车要留着日常出行所以也不能卖”,本来大家是在帮助一个患病的人,可是面对病人家属这样的表态,很多人不免要思虑一下,这些话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甚至会有被愚弄和“劫贫济富”之虞。

  并非名人不能众筹,但前提是确有必要。公众人物是需要作表率的,是需要呵护一份爱心的,而不是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去换取同情甚至是利益。我们希望吴鹤臣早日康复,我们也希望这起事件不会将爱心和信任消耗殆尽。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警惕环保“虚假整改”背后的真问题

    “虚假整改”,这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环保督察通报中。去年11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第一轮督察交办问题抽查,发现山东省广饶县对交办问题查处不力,对近20万立方米混有危险废物的垃圾简单覆土掩埋后,便通过媒体向社会宣布整改到位,“虚假整改,敷衍应对,性质十分恶劣”。

  • 中工时评:富翁豪掷650万美元送女上名校,该咋看?

    面对汹涌舆情,步长制药董事长公开回应称,此650万美元跟公司财务无关,言下之意这并非公款,而是个人资产消费;接着,董事长之妻辩称,这650万系被中介骗捐,自己也是受害者。然而,舆论紧追不舍,有媒体开始质疑步长制药发家史……

  • 中工时评:功臣“原三刀”们如何才能安享晚年

    曾经参加十次原子弹试验,并加工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心脏部件“铀球”的原公浦,被赞誉为“原三刀”。因为他用普通机床,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地加工了铀球的最后三刀,丝毫不差,被钱三强形容为“一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然而这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如今却陷入吃不起抗癌药的境地。

  • 中工时评:公共场所配备AED,难么?

    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因心脏猝死而离世,这不是一个小数字,不幸者中有六成发病于医疗机构之外,如果当时身边有AED,悲剧或可避免。

人物

  • 吴鹤臣众筹治疗费需澄清几个关键问题

    在德云社庞大的演员团队中,在郭德纲数以百计的徒弟里,吴鹤臣原本并不是显山露水的一位。可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因为“百万众筹”事件的持续发酵,还在医院进行救治的吴鹤臣,却一下子就成了知名人物。

  • 八闽第一闸:他的停车对标水平,相当于三分球十投九中

    6 八闽第一闸:陈承仪1993年,陈承仪从广州铁路机械学校毕业,被分配到福州机务段。当一名火车司机是他从小的梦想,他学的是内燃机车专业,单位却只有蒸汽机车。他便从学习司炉开始干起,感受到工作生涯起步的艰难。

  • 王孝和:无所畏惧的工人阶级代表

    在女儿心中,王孝和对家庭充满爱,但为了党的事业,他可以牺牲一切,父亲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的革命者之歌,激励着后人为祖国建设事业不懈奋斗。

  • 4720米高原,他已坚守28年

    318国道色季拉山段海拔达4720米,这里空气稀薄,紫外线异常强烈,而林芝公路局八一公路养护段110道班的普布单增,在这里一守就是28年。长年与他作伴的,是呼啸的山风、洁白的大雪、滂沱的大雨,冻僵的手指、结冰的眉毛、通红的鼻头是他真实的写照。保畅通、救危难,他坚守着公路人的使命,为司乘人员照亮了色季拉山的崎岖山路。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