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看待PMI数据还需“兼听则明”
皮波
//m.auribault.com 2016-07-06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了6月PMI数据,显示为50.0,处于临界点,也符合预期。与此同时,财新中国PMI6月数值录得48.6,放缓幅度是有,但尚算温和。这一趋势也与官方制造业PMI一致。

  作为所有宏观经济数据中滞后期最短的数据之一,业界对于制造业PMI数据出炉,可谓是“等风来”的写照。尽管在数字上有差异,但不妨碍它们被观察者们共同放在自己的工作案头,加以比较,以对中国经济管斑窥豹。

  就6月份的PMI数据来看,在这个时间前后,出了个全球性的大事件——英国脱欧从传闻变成了坐实,这也给整个世界范围内的贸易需求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冲击,而在之前所凝聚的观望气息也让制造业躺枪。作为重要一环的中国,在外需、出口方面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因此, PMI数据的下滑,肯定就是大概率。

  再看两个PMI数据,一个是50.0,一个是48.6,两种制造业PMI数据上的些许“背离”,却不是某些人想当然认为的“神仙打架”,而是两者对于采集数据和信息对象不同所产生的结果。官方PMI数据采集的范围比较广,且更愿意着眼于我国国有企业为主的现实情况,样本量体量也很大,更能反映中国经济的整体状况。

  而财新中国PMI样本主要集中在出口型企业及小微企业,更多地是反映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笔者看到在财新中国PMI数据提供者——Markit公司的新闻稿中,“海外客户需求”“新出口订单指数”等字样,体现出它们的偏好。相比于官方数据,财新中国PMI还存在着地域分布不够均匀、样本数量相对较少、被调查的持续性不够等客观原因。这些,都让两个PMI数据肯定不会“神同步”。

  两种数据的“大同小异”,这本身,并不需要“拿着放大镜找亮点”。因为,彼此不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产生的结果些许差异,都是再正常不过。譬如,去年11月官方制造业PMI是在报忧,而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则是报喜。从这个小切点可以看出,两个PMI数据的此起彼伏,都是不带情绪的。因此,我们看待这些PMI数据,兼听则明是最大的前提。

  只有相对固定的的采购经理的长期判断,才能反映出经济运行的趋势性。而作为专业的调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和报表提供、审核验收,就这两点来说,“国家队”PMI数据显然更有说服力些。当然,在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观察经济需要宏观视线和多重工具。PMI只是其中一种,而绝不是全部。譬如,PMI针对的是制造业指数,而现在第三产业和服务行业都在风生水起。这些动力,是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这种语境下,我们只以PMI来粗略判断经济好与坏,是有些“偏听则暗”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