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人们看重媒体的地方,仍然是它能生产有思想、有价值的内容;社会倚重媒体的地方,还在于它对这一共同体有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
每次传播载体的改变,都带来社会思想的重大变迁。网络自走入日常生活以来,一直以其贴近性的各种创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生活。作为一个开放度极高的试验工场,互联网给各种奇思妙想和新生活形态打开了难以预计的可能性。
当然,技术进步并不必然让世界更美好。互联网媒介高歌猛进的浪潮中,也留下一些滥竽充数者的痕迹,它有时还会放大社会和人心里潜藏的不良偏好,比如媚俗、浅薄、娱乐一切等。2015年,就有一个叫“俺瞧瞧”的网站利用视频直播分享技术一夜走红,它号称能提供世界各地的摄像头实时监控视频画面:有的来自街道、景点等公共场所,有些则来自餐厅、超市,甚至办公室、宾馆、私宅……有不少当事人表示,对“被直播”这事一无所知。这样的“创新”,打着新技术的幌子,实则肤浅庸俗,有损社会公共利益,自然很快就门庭冷落了。
许多时候,创新者迷恋走捷径,不是因为这会使成功来得更快,而是出于思想上的惰性。譬如,在新闻史上,“向公众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这一原则历史悠久,尽管它强调了对受众的重视,但却被一些继承者简单理解为一味地投其所好。在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平台,我们会看到,有人喜欢刺激猎奇,“标题党”就大行其道;有人热衷明星八卦,“娱乐化”就风靡一时;有人喜欢以偏概全的想象、一鳞半爪的揣度,“乌龙新闻”“反转新闻”就不时出现……碎片化、浅俗化、无聊化,看上去始终站在“用户”端,说到底不过是无原则的迎合罢了。无论是在信息稀缺时代,还是如今的信息过载时代,任何形式的媒体都不可能因为“迎合”的“功力深厚”而获得持久的传播力,更遑论公信力和影响力了。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人们看重媒体的地方,仍然是它能生产有思想、有价值的内容;社会倚重媒体的地方,还是它对这一共同体有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
媒体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传递有质量的信息。如果承认“用户是上帝”的信条,那么媒体就有义务提供更值得公众倾听的信息和观点,提升公共生活的品质,而不是相反。如果新的媒体平台,只是让我们比以前更便利地让社会低俗化、媚俗化、娱乐化;如果新的技术,只是让我们比过去更方便地制造大量缺乏严肃思考、缺乏精神营养、缺乏审美趣味的产品,那么这种“新媒介”,真的能带来媒体进步、增进社会福祉吗?在媒体的转型工具箱中,应该有比“迎合公众”更高级的东西。否则,即便是转型成功的弄潮儿,也未必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因为,无论是融合发展还是彻底转型,仅有拼点击、博眼球的创新,还远不能解决互动时代的媒体价值问题。这个挑战,不管是转型中的传统媒体,还是含着互联网时代“金钥匙”出生的新媒体,都需要全力以赴面对。
到今天,我们也许可以说,互联网媒介对传统媒介来说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它可以承载文字、视频和音频等所有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并形成截然不同的交互感受。然而,仅仅宣告旧介质的式微,并不值得欢庆。在大数据时代,媒体如能在专业姿态、思想含量上更上一层楼,克服“强调例外甚于常规、强调煽情甚于重要性”的不良偏好,同时还能吸引最大数量的受众,才是配得上掌声的胜利。
思想是会享用它的人的财产。在媒体转型的路上,很多人害怕谈思想,甚至对坚持社会责任的媒体发出嘲讽——因为不会走市场,所以才会谈思想;因为不懂赚利润,所以才会谈责任。其实,思想从来不是传播的敌人,自我矮化更不是服务公众的最佳方式。有位学者说得好,销售,决不是降低身份去取悦客户,而是像朋友一样给予合理的建议。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掌握了强有力传播武器的新媒体,如果不能超越眼球效应,把目光投向那些有着深远社会影响的活动,记录下时代风云,真的会愧对这个时代。
有人相信,当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接受的每一样东西,剩下来的才是教育。某种意义上讲,在每一次媒介革命冲刷中“剩下来的东西”,或许才是新闻事业最值得珍视的价值:它包括不为环境所动的理想、对所遇问题最准确的知识和思考、最真诚的道德责任感。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组合,让新闻在时代的交响中获得生命。
文汇报:推动大学生创业还应登高望远2009-12-07 |
洪信良:路人是否冷漠,取决于走什么“路”2011-10-20 |
工人日报:立志产业报国 不断创新超越2013-09-03 |
赵素萍:文艺创作要解决好“本、源、质、效”2015-01-20 |
戏曲批评需要“体系”建构2015-04-10 |
李耀新:科创中心的时代特征与创新路径2015-06-23 |
王玉宝:拿什么写好屠呦呦获奖的续篇2015-10-30 |
要让技能人才叫好又叫座2015-12-03 |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不能“刻舟求剑”2016-02-18 |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会工作2008-1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