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管住“小微权力”才能遏制“无事酒”
陈广江
//m.auribault.com 2016-03-22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近年来,八项规定、反四风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党风民风。但在一些地方,借孩子满月、升学、搬迁等理由大摆“无事酒”的风气依旧浓厚。记者发现,在偏远地区,办“无事酒”已成为一些干部敛财工具。有的干部借办酒席收一次钱,相当于农民10年的收入。眼下,“无事酒”出现隐秘化、分散化、跨区域等特点。(3月21日 新华社)

  所谓“无事酒”,就是除了婚丧嫁娶之外,没事找事摆场子办酒席,趁机收取“份子钱”。说白了,基层干部仗着手中有权力,借机“敲竹杠”,群众得罪不起,只好“破财免灾”,这是典型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也是老百姓最反感、最痛恨的腐败,最具离心力的腐败。

  办一次酒收礼顶农民10年收入,让农民情何以堪?社风民风就是这么被带坏的,“腐败亚文化”就是这么形成的。近年来,惩治力度越来越大,曝光人数越来越多,但一些地方“无事酒”之风依旧浓厚,还变得越来越隐蔽,原因何在?

  除了腐败的顽固性和反复性,最根本的还是“小微权力”缺乏监督,寻租空间依旧很大。农民的“小命”被基层干部攥在手里,所以别小看了芝麻大的权力。在“天高皇帝远”的乡村,不管多小的权力,一旦监督缺位,做起恶来会肆无忌惮,苍蝇能长出老虎胃口。如此,谁敢不喝“无事酒”?

  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做过一个比喻:如果省委书记的权力是100,那么一个乡村干部的权力可能只有1;对省委书记的监督如果是100,而对乡村干部的监督是0,那么1比100更具贪腐的可能性。而现实中,一方面是“管得着的看不见”,县一级纪委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是“看得见的管不着”,乡镇纪委一年都办不了几个案子。

  遏制“无事酒”腐败,不仅要加大惩处力度,更要把“小微权力”晒在阳光下,堵死寻租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不妨把基层干部的权力关进“数据铁笼”里,让国家的每一项惠农政策、每一分惠农资金都清晰可查,让权力无租可寻。权力没有寻租的空间,也就丧失了“敲竹杠”的资本,“无事酒”自然偃旗息鼓。是时候拿出根治之策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