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数不清”的不是羊 而是政府补贴款
马涤明
//m.auribault.com 2016-02-22 来源: 羊城晚报
分享到: 更多

  陕西省、榆林市两级政府对养羊户都有一定的补贴,记者在调查靖边县几个养羊场时发现,对外宣称拥有万只的养羊场,却只有几百只羊。面对质疑,靖边县畜牧局局长田文涛说:羊是流动的,谁能数得清。(2月21日《华商报》)

  如果真的因为“羊是流动的”数不清,补贴款的发放就难以依据政策规定的养殖规模。那又会依据什么,就令人担心了。

  没拿到补贴的养羊户举报说,畜牧局局长家的羊才几十只,却领了十几万元的补贴;局长则称,羊场是他外甥的。这种事情真的不好查,官员若经营羊场,不会以自己的名义;可如果真的是官员亲属的,也不能因为是与官员存在亲属关系就不给人家发补贴。如何避免官员亲属在享受政策上搞特殊,注定是个难点。养了300多只羊的村民三年没得到一毛钱补贴,养了几十只羊的“局长外甥”仅2013年一年就领到补贴20万元,足见政府补贴在基层的运作空间多么大。而如果局长的说法属实——名单是由几个部门一起现场检查,然后由榆林市畜牧局核准,确定后补贴都是由财政局发的,则叫人怀疑,多么严格的审核与监督程序,都难敌“运作”。甚至有无可能是多部门集体作弊或走过场,也难说。

  一个县的养羊补贴资金,上级下力气彻查一下,或许不难查清发放是否公平,是否存在营私舞弊、权力寻租;但国家及地方每年拨付的各种补贴款、专项资金,所涉项目甚多,资金数额非常庞大,若都要通过审计、检查的方式查清有无违规及腐败问题,估计无法做到;行政资源、监督成本也都是问题。别说是全部达到有效监督,就是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的情况,都未必能做到件件落实。每年审计都会出现大量的“违规资金”数字,但“屡犯屡审”似乎总是斗不过“屡审屡犯”。

  政府补贴与专项资金制度本身即负载着极大的“道德风险”, 而现行权力监督体制下,很难对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于此而言,政府补贴与专项资金制度的改革,乃至某些政策的存废,值得研究。如果换一种思路,以专项贷款、减税等方式对某些项目进行扶持,能否更好地避免“数不清多少羊”的问题?每年天文数字的国家补贴、政府专项资金不但给纳税人带来沉重负担,肯定还存在严重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权力寻租的风险则更大。某些政策及政策运作的合理性、科学性问题,有必要重新审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