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昨日上午,各界人士送别著名艺术家阎肃。阎老的身后,留下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艺术经典,还有整整几代中国人的精神记忆。
这是一场大规模哀悼,实属罕见。中国艺术界顶尖人物几乎都参加了告别,更有无数思念他的人们在媒体、网络中,以各自的方式表达着思念之情。一时之间,阎老创作生涯60多年来的经典作品在人们心头响起,仿佛几个时代的精神轨迹在人眼前拉开。
艺术创作有不同路径,有人呐喊自我心声,有人歌唱他的国家和时代。但艺术作品被世人称颂和怀念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因为作品中蕴藏着一个高贵的灵魂。推动歌曲传唱的因素也有不少,政治、经济、文化的都在其中,但能跨越几个时代、历久弥新的旋律和歌词,一定是拿捏到了时代人心,找到了多数人内心的节拍。
大时代,一定有她的声音。能让时代开口说话的人物,不仅功力深厚,而且内心宽广。阎老的创作,集成体现了普通中国人的那份情怀,几代人跟随国家发展一步步成长的经历,进入了他的视野,一同熔炼出雄浑气息——这便是时代的气息。人们怀念阎老,因为自己的声音借他的作品喷薄而出。人们默念他的歌词,歌词的意境,让自己的人生和万千人群走到一起,歌唱的那一刻,仿佛共同置身伟大的命运洪流里。
好的艺术是如此有力量,让观者的生命延伸,让人与时间对话。大到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民族复杂的历史情愫,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候,在优秀的人物身上,浓缩为短短的几句歌词,世代传唱。这个时候,历史就不再是抽象的,它附体于美妙的旋律和词句之中,可感可触。在更广袤的历史长河中,回看这几个时代,竟如此声色动人,大地里的苦难与美丽变作了具体的语言声音,在共同的传唱中,人在拥抱着高于自己的、更加宏大的集体情感,记忆着一起经历的瞬间。
能收获这样的作品,是我们的幸运。感谢大于哀悼,感谢阎老,他真诚而朴实,作为一个永远的“艺术工作者”,他让艺术和一个人的灵魂暴露出最纯粹的一面。往往是这些无比纯粹的工作者,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成就,标定着国家级高度,引人学习和追随,而他们的去世,往往为全国人民追思与怀念。阎老出身艺术界,对他的追思却是全国范围的,说明他所取得的成就足以打动各界人士,他所展现的精神境界值得普遍的称赞与推崇。
《红梅赞》、《敢问路在何方》、《祖国颂》等等,再次勾连起共同的记忆。这种记忆,是张口就来的歌词,是稍作沉静便涌现的情愫,仿佛每时每刻都有股能量蓄积深处,等待与之呼应的东西出现。送别阎老,沉痛并惋惜,多么希望再次出现这类经典作品,脱掉靡靡之音,真诚而正气,让埋首沉吟的人们抬起头,不再疏离国家时代,能看到一个更加宽广的精神舞台,触摸感受着那些蕴藏着、等待开掘的、强劲的节拍。
人民日报:心灵与时代的交响2009-10-09 |
人民日报:心灵与时代的交响2009-10-09 |
张 铁:我们仍需要颂扬的歌唱2011-01-07 |
刘志权:抒雁西去小草依旧歌唱2013-02-16 |
郑小琼:纪念雷抒雁,记忆比石头更坚固2013-02-22 |
一家之言:歌唱类节目“混战”,观众有点儿烦2013-05-16 |
歌唱类节目“混战”,观众有点儿烦2013-05-16 |
刘巽达:张贤亮激活“灵与肉”思考2014-10-13 |
二十年过去,邓丽君的意义何在?2015-05-13 |
张 铁:在广袤大地追寻精神原乡2015-08-0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