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评职称,外语将不再是必备条件。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近日表示,我国过
去在职称评定中存在“一刀切”的问题,下一步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动职称
外语由必备条件转为聘用条件,对不同职业、不同层级、不同年龄的专业技术人
员作出不同要求。
大凡评过职称的人,对新闻中提到的“一刀切”大概都不陌生。就拿职称外
语来说,几乎一直是职称评定的“标配”。不止于外语,其他诸如计算机、论文
等方面的“一刀切”莫不如此。为了一纸职称证书,众多专业技术人才不得不把
大量时间、精力花在这些未必需要也有欠科学的“标配”上,进而造就了考试培
训、论文发表等方面或显或隐的畸形市场。而在不少单位,这一纸证书还成了人
才评价特别是选人用才的“硬杠杠”,并未能真正体现“指挥棒”的指引和激励
功能,社会对此诟病已久。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国家层面职称制度改革已经启动。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明确要求“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近两年来,国家选择教育和卫生领域先行实施改革。其中,去年8 月国务院
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求职称评价“改变过分强调论文”的
现象;去年底,由人社部、卫计委联合发文明确,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人员在职
称评审时,外语成绩可不作为申报条件,在论文、科研方面也不做硬性规定。而
在地方层面,重庆、宁夏等多地去年已先走一步,在“合理设置论文条件”“调
整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范围”方面率先终止了此前的“一刀切”。显然,深化
职称制度改革已走在路上,类似举措有利于科学评人用人。
改革是对既有政策的再完善,同时也是对现存利益格局的再调整,在国家层
面保持审慎态度和适当节奏很有必要,但地方政府特别是人社部门应该充分发挥
自身能动性,善于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进
入新常态、创业创新成为发展新动力的当下,不拘一格育才、引才、评才、用才
显得更为迫切。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
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探索对人才评价进行分类改革,改变过去那种不分地区、
职业、层级和年龄“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政策弊端。当然,这还只是第一步。深
化职称制度改革,还要进一步探索简政放权、加强管理,尤其是重视发挥社会第
三方评价机构的作用和用人单位的自主权,真正把人才评好、用好、管好,最大
限度激发人才创业创新的活力。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