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三地抢“琅琊”凸显浮躁短视
//m.auribault.com2015-11-13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持续热播,剧中出现的地名“琅琊”、“琅琊山”也跟着受捧,安徽滁州、江苏南京、山东沿海等地都想傍剧扬名。近日安徽滁州琅琊山管委会更是走在前面,为提升琅琊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11月12日澎湃新闻)

  《西游记》带热花果山后,洛阳、宜兴、宁波、东莞等地都曾表示花果山的原型在当地;《山楂树之恋》热播后,外景地湖北远安县便有人建议改县名为“山楂县”……有了这样的先例,对于《琅琊榜》引发三地抢“琅琊”,人们也就见怪不怪了。

  诚然,影视剧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游客的旅行决策,当导演带给观众以独特的视野,受到剧情的带动,观众会自行将银幕里的美丽风光和故事情节交相融汇,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去体验一下剧中的美景。因此热播剧带动旅游业的现象很正常。比如,一部《似水年华》,让乌镇这座江南古镇名声大噪。一部《乔家大院》,让山西省祁县乔家大院一举成为国内知名旅游景点。不过,热播电视剧的这种衍生效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且不可一味地为傍名牌而牵强附会。

  事实上,《琅琊榜》本身就是一部架空历史类权谋小说,即凭借着少量的历史资料为根据,创造出虚构的新的历史世界。作者海宴曾坦言,《琅琊榜》既依托历史又跳脱历史,所以不可完全对号入座。因此,尽管滁州琅琊山与剧中山名相符,但并不意味着其就是整个故事的原型。“琅琊阁”更是作品中完全虚构出来的一个地方,滁州居然要将“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其短视和浮躁的心态显露无遗。

  发展旅游业,当然离不开“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但我们所要做的是,发掘自身的文化,讲好自己的故事。其实,滁州琅琊山的文化底蕴十分厚重。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在滁州西南的摩陀岭寓居十年,厉兵秣马,最终率部渡江,建立东晋,摩陀岭因此被命名为琅琊山。到了宋仁宗年间,欧阳修谪职滁州,并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琅琊山自此名扬天下。只要把这些历史故事挖掘整理出来,好好加以宣传推广,琅琊山完全可以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放着自己的文化富矿不去开采,只想着怎样去抱别人的大腿,搭别人的便车,到头来只能是邯郸学步,自废武功。再火的热播剧都只是暂时的,热闹散尽就会退出公众视线,难不成改名也要上演连续剧,《琅琊榜》火了,说自己就是“琅琊山”,《花千骨》火了,又摇身一变成为剧中的“长留山”?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