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闻——浙江大学日前发布《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浙大在校师生在相关媒体及其“两微一端”发表的网文将可认定为国内权威、一级、核心等学术期刊论文,纳入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该《办法》推出后,引发广大师生和网友热议,其中,被20个相关媒体转载、阅读量“10万+”等标准,成为议论焦点。
试试又何妨
张世光
对此,担心学术水平被拉低者有之,担心产生学术泡沫者亦有之。实际上,这只是浙大“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的试行认定标准,并未推翻或取代以往传统的科研、论文成果的地位。而无论何时,教师们职称、成果、项目评审权依旧需要专家签字,如今的标准可以是“必要但不充分”条件,甚至只是作为一个注解或参考。
笔者曾误打误撞进入一个教师群,里面集合了不少顶级专家。面对如今这一消息,老专家们普遍反对,“青椒”们却暗暗点赞。这也不难理解,按照当前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发论文、做科研是必不可少的硬杠杠。可是面对项目稀缺、核心期刊稀少,以及自身养家糊口的需要,老师们对发论文趋之若鹜,有时也是种无奈。
所以,短期看,“10万+”的网文能够让那些学术界“小卒们”经常地有些成就感和存在感,而不必苦等在版面稀缺、周期漫长的核心期刊上“榜上有名”;长期看,它也为教师评价体系的调整与转型提供了一种可能。近年来,有多少热衷于教学但科研、论文成绩平平的老师晋升无望甚至放弃评职,尽管让扎根教学一线的老师也有同样上升机会的呼声很高,但效果却不乐观。
优秀网文视同论文的制度安排,或许在科研、论文之外又为教师提供了另一条职业发展通道,进而更好地激发其投身科研的热情,而且,这种制度设计也能促进一些学术名家走入百姓身边,让一些束之高阁的知识进行社会化普及。这样一个制度,试试何妨?
创新需谨慎
林琳
尽管这个办法对各类媒体的范围和什么是“重大、较大网络传播”都进行了明确限定,但笔者仍不赞同这种将优秀网文和论文画等号的行为。
论文是进行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应建立在研究、探索的基础上,是一件严肃、严谨的事,这也决定了它不可能像诗词歌赋那样朗朗上口,像美文、暖文那样打动人心,像新闻报道那样通俗易懂。尽管有些论文也在尝试接地气,但这并非其主要追求,点击量、阅读数更不是。不否认,当下形式多样、包罗万象的网文确实不少,一些“10万+”的文章读来确实让人受益匪浅。即便如此,网文和论文也不可同日而语。在各自的天地里,网文、论文都是真实而必要的存在,非要让二者附加一定条件后画上等号,未免有点“乱点鸳鸯”。
况且时下的网络世界鱼龙混杂。所谓“爆款”文章、“10万+”,很多都有较大操作空间,其中不少都是公司化运作、炒作的结果。一些门户网站,不少都曾被指存在“标题党”、误导甚至欺骗舆论的情况,也曾有媒体曝光鸡汤文背后的千万级产业链、一篇“10万+”文章转发平台赚3万元。有了“视同论文”的制度设计,那些深谙炮制十全大补“鸡汤文”“本领”和套路的网络媒体、平台,乃至公司,是否会看到新的商机?
网文和论文,创作者需付出的心力、成本,对社会、对公众的意义,都不该放在同一个天平上去考量。将完成优秀网文等同于完成论文,极有可能让一部分人对论文知难而退,转投“网文”怀抱。尽管涉事学校重申,相关认定不会降低学术标准,但谁能保证落实起来不走样?
诚然,有关当下的论文考核评价制度以及论文本身的质量问题,讨论和质疑颇多,但即便是改革,也应对症下药,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毛晓刚:在改革中把握住舆论主导权2014-06-20 |
首批十八位博士谈治学与科研:科研道路要怎...2015-04-15 |
马 季:2015年:网络文学纵深发展谋新局2016-01-04 |
用“48字”要求定位、导航新闻舆论工作2016-02-25 |
铲除网络空间“乌烟瘴气”需“转型升级”2016-04-20 |
数读2016脱贫攻坚:1000多万贫困人...2016-12-29 |
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2017-03-01 |
博士村道出乡村治理启示2017-04-11 |
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强国2017-04-19 |
筑就广东美术新高峰 打造岭南文化新高地2017-08-1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