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透支公众善心的营销炒作该不该担责
毛建国
//m.auribault.com 2016-12-02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一次又一次的营销炒作,伤透了善良人们的心,为社会慈善带来了伤害。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让公众“先求证再感动”,而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拒绝营销炒作。

  最近,朋友圈被一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刷爆。据文章所述,一个名为罗一笑的孩子因患白血病,需要社会人士帮助,而看了文章的人也纷纷慷慨解囊。然而,很快有网友爆料称,罗一笑的父亲有3套房产,事件幕后有营销公司助力。深圳市儿童医院回应,患儿目前自付3.6万余元,不会因费用问题影响治疗。12月1日,罗一笑父亲罗尔就“捐款门”致歉,称将捐出全部267万善款成立专项基金。

  如果没有互联网,人们可能不知道身边竟有如此多的“善流涌动”。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洗礼,中国慈善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可是,随后而来的“郭美美事件”,让慈善一下子陷入冰谷。就在大家怀疑徘徊时,却不经间发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慈善又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仅凭一篇文章、一个呼吁,就能在互联网上形成捐款热潮,这是此前人们无法设想的。这种慈善温度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然而,互联网慈善从未缺少过争议。很多慈善事件如“罗一笑事件”般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反转,在自媒体上更是一次又一次表现出了营销炒作的雷同主题。慈善是稀缺品,又是易碎品,经受不起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反转折磨。

  在对“罗一笑事件”的反思中,有声音表示,网友们是“稀里糊涂地感动,不明不白地捐款,最后急吼吼地求真相”。很多网友确实经历着这样的过程,但却无论如何都不该被嘲笑指责。很多时候,爱心和爱情差不多,来时挡都挡不住,事实上很多时候也不应该阻挡。真正该指责的还是营销炒作,是背后策划的“操盘手”。

  拿“罗一笑事件”来说,当其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善良的人们为之心动、付出行动,网友们轻点屏幕,把自己的爱心传递过去,难道不是我们希望的温情社会吗?一起慈善事件的真相,需要有人求证、质疑,但如此任务应由专业人士和机构来承担,不能完全交给普通网友。网友的爱心应得到尊重、呵护,不应经受指责。

  真正让人痛心的,不是网友不加求证地释放爱心,而是事件逆转对社会爱心的伤害。真正让人担心的,是这种伤害会不会形成“寒蝉效应”,导致下一次的徘徊、观望,甚至袖手旁观。真正让人无奈的,是事件背后那些营销炒作之人却似乎没有什么损失,他们得到想得到的,却不必承担什么后果。

  营销炒作透支公众善心,“罗一笑事件”让爱心笑不出来。一次又一次的营销炒作,伤透了善良人们的心,为社会慈善带来了伤害。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让公众“先求证再感动”,而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拒绝营销炒作。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