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汉语之花绚丽绽放
杨 毅
//m.auribault.com
2017-05-15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在“一带一路”倡议从愿景迈向行动的过程中,民心相通发挥的功能日益加强。而民心相通,语言交流是基础。通过语言,可以增进文化上的相互了解、认知和理解,进而为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夯实社会基础。
从古至今,商路的通畅离不开话语沟通的顺畅。经济全球化时代,语言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标志。今天,汉语正成为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催化剂,联通沿线民众心灵的文化桥梁,学习汉语正在成为沿线国家一股热潮。据统计,沿线国家中目前已有51国建立134所孔子学院和13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2016年注册学员达46万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近8000场,受众270万人。未来几年内,孔子学院将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覆盖。未来,孔子学院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同时,还将进一步贴近外国公众,深入细致地进行情感沟通,积极传播中国的企业文化、法治文化、家庭文化等,并为所在国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提升他们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汉语之花,正在“一带一路”上绚丽绽放。
加强民心相通,不仅需要通过语言传递信息,还要通过语言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塑造对中国的认知,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形象。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除了向沿线国家推广汉语外,学习并掌握沿线国家的语言,特别是非通用外国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带一路”建设虽然可以用英语、俄语、阿拉伯语等通用语与沿线国家民众进行沟通,但是使用当地的母语更容易与当地民众交心。民心相通往往是以社会公众为主要对象,以传播和交流为主要手段而进行的。它的目的在于争取沿线国家民众对中国提出的这一倡议的理解和支持,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有人曾说,“若你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和他交谈,你的话能进入他的大脑,若你用他自己的语言和他交谈,你的话能进入他的心灵”。“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极大。在与这些国家互动时,中国需要提前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介入,多用当地语言有效发声,使各国理解“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内涵,减少对中国的误解与误读,促进民心相通。这就需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对象国语言的作用,特别是要把外语政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加以重视,加大外语人才,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外语人才的培养,了解相关国家的语言政策和语言习惯,从而不断扩大中国国际交流的参与面,为更好地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增强国家软实力提供更大的支持和保障。
语言的魅力和功能是巨大的,在达意的同时还可以传情,在通事的同时还可以通心。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语言大有作为。它搭建起一座民心相通的桥梁,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心灵与情感紧密联结起来。通过语言,他们彼此间能够真正做到心灵沟通,进而不断增进感情,提升互信水平,夯实人文基础,在交融往来中不断促进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从而让丝路精神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从古至今,商路的通畅离不开话语沟通的顺畅。经济全球化时代,语言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标志。今天,汉语正成为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催化剂,联通沿线民众心灵的文化桥梁,学习汉语正在成为沿线国家一股热潮。据统计,沿线国家中目前已有51国建立134所孔子学院和13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2016年注册学员达46万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近8000场,受众270万人。未来几年内,孔子学院将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覆盖。未来,孔子学院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同时,还将进一步贴近外国公众,深入细致地进行情感沟通,积极传播中国的企业文化、法治文化、家庭文化等,并为所在国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提升他们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汉语之花,正在“一带一路”上绚丽绽放。
加强民心相通,不仅需要通过语言传递信息,还要通过语言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塑造对中国的认知,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形象。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除了向沿线国家推广汉语外,学习并掌握沿线国家的语言,特别是非通用外国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带一路”建设虽然可以用英语、俄语、阿拉伯语等通用语与沿线国家民众进行沟通,但是使用当地的母语更容易与当地民众交心。民心相通往往是以社会公众为主要对象,以传播和交流为主要手段而进行的。它的目的在于争取沿线国家民众对中国提出的这一倡议的理解和支持,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有人曾说,“若你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和他交谈,你的话能进入他的大脑,若你用他自己的语言和他交谈,你的话能进入他的心灵”。“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极大。在与这些国家互动时,中国需要提前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介入,多用当地语言有效发声,使各国理解“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内涵,减少对中国的误解与误读,促进民心相通。这就需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对象国语言的作用,特别是要把外语政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加以重视,加大外语人才,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外语人才的培养,了解相关国家的语言政策和语言习惯,从而不断扩大中国国际交流的参与面,为更好地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增强国家软实力提供更大的支持和保障。
语言的魅力和功能是巨大的,在达意的同时还可以传情,在通事的同时还可以通心。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语言大有作为。它搭建起一座民心相通的桥梁,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心灵与情感紧密联结起来。通过语言,他们彼此间能够真正做到心灵沟通,进而不断增进感情,提升互信水平,夯实人文基础,在交融往来中不断促进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从而让丝路精神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编辑:张苇柠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