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知信行”统一让思政课可亲可敬
倪明胜
//m.auribault.com 2016-12-27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思政工作的根本是做人的工作,思政工作要想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关键也要做到知行合一,遵循“知、信、行”的价值逻辑和实践要求,始终做到知之深、信之笃、行之实,不断激发思政课的生命力。

  思政课的学习践悟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认知建构、情感激发、价值确立的过程,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知与不知”“认知与认同”“认知与践行”等三对矛盾,以此在教学互动和价值形塑中实现“明理”“悟道”“笃信”“力行”等阶段性跃迁。换言之,既要把思政的常识、观点和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自觉,又要外显为品德行为、道德践履和行动自觉,以此实现“知、信、行”三者的有机统一和实践转换。

  明理才能产生“真知”。思政课叫不叫座,学生爱不爱听,主要在于教师能否真正解疑释惑、析事明理。如果一味机械化地向学生灌输,再高深、再正确的理论也难以说服人和打动人。而聚焦问题、贴近现实,通过讲故事、解析案例等多种形式,把精妙的理论变成浅显易懂的道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让学生知其“是什么”“为什么”以及“何为”,这样的思政课才会入耳、入脑、入心。

  悟道才能带来“笃信”。思政课有没有影响力和震撼力,关键在于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用人格的力量去征服和感化学生的心灵。此外,笃信还立足于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崇德向善的价值力量,坚持科学和信仰的统一,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把“向善”“向好”“向美”的价值追求及时发掘提炼出来。

  自觉认同才能激发“力行”。“行”是“知”和“信”的实践转化,反之又会对“知”和“信”带来深化促进作用。能否真正“力行”,直接决定着思政课程是否“有用”和“有效”。思政课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要想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就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严格遵循“认知、感悟、认同、践行”的教育规律,推动引领学生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从而在学思践悟中达到理性自觉,认同力量的“活水”才能真正沁入心田,思政课也将变得可亲可敬、更有底气。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