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郑州晚报:“不需输液清单”为规范就诊提供指南
//m.auribault.com2014-08-21来源: 郑州晚报
分享到:更多

  8月18日,安徽省卫计委公布了“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清单一公布,立刻在网上热传。记者发现,其中包括常见病多发病,一些外科、妇科炎症以及小儿的疾病,都明确可以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输液。记者19日请南京专家解读这份清单,专家表示有些“发炎”不是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反而会导致滥用。(8月20日《扬子晚报》)

  “不需输液清单”并不具有多少专业性,几乎是一种常识性的普及,然而“输液大国”的现实中,却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有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大输液市场容量在100亿瓶(袋)以上,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医学研究证明,静脉输液穿刺的“安全次数”为不超过100次;“临界次数”约500次;“极限次数”约1000次。“超级细菌”的存在,就是因为药物的滥用,医疗方法不当所致。

  除了“大炮打蚊子”治疗带来的身体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输液过多过滥的原因,除了大治疗的医疗逐利之外,还跟患者的医学常识不足,对医疗效果的过度追求,使他们对输液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从医疗实务来看,虽然很多医生坚持“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的原则,但由于患者缺乏风险和安全意识,主动要求而不是拒绝输液,自然就形成了供需之间的对接,从而催生了输液的泛滥成灾。假若患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对什么病不能输液有着明确的判断,并对医生的医疗方案保持高度的怀疑,那么高输液率就会得到遏制。

  这里面有一些极端的案例,比如今年2月在北大深圳医院,一名父亲带着1岁的患儿,因为患上病毒性感染有发烧症状,然而医生拒绝给患儿输液遭患儿父亲数次掌掴。确切说,时下患者和医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错位,很多情况下却是患者作为诊治的主导者,吃不吃药,打不打针,输不输液,都往往根据患者的要求来,以至于医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却可能存在着“掌掴”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个“不需输液清单”之类的指南,对医生和患者都将有好处。

  其实早在2012年原卫生部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医生开具抗菌药物提出了详细的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罚则,然而在实际效果中并不明显。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这种要求更多的是针对于内而非外,再加上专业性过强使其不具有普及性。而“不需输液清单”的最大优势恰在于,其更加通俗易懂,不仅规范了医生的行为,也会因为患者的了解和掌握,形成了一道双保险,有了供需双方的协同努力,才会使得其形成叠加效果。

  在国外,科学治疗和合理用药之所以实施得较好,除了医生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之外,就在于完善的医疗指南,使得公众具有较高的医学和用药常识,从而对医生形成了监督,对其保持医疗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要解决时下过度医疗的问题,除了要规范医院和医生的行为之外,如何让公众成为“业余专家”和“体外监督者”,让其掌握应有的常识就成了当务之急。于此而言,“不需输液清单”为规范就诊提供指南,也成了普及常识和标准的一把利器,值得完善和推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