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编外谈-正文
别等吃不到煎饼才想起农民工
//m.auribault.com 2016-02-17 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 更多

 事件回放

  大年初七,新年气氛意犹未尽,上班族已经回到城市,开始假后工作。然而,一些大城市出现的“用工荒”使许多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不可或缺——路边的早点摊不见踪迹,替班保姆的日薪提高到500元以上,餐馆老板不得不亲自上阵当起“外卖骑士”……(2月16日《南方都市报》)

 ●建议

  如何让他们融入城市

  为什么出现空城,因为打工的外地人员特别是农民工,都回家探亲去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来强大的春节团聚的习俗,沦肌浃髓般融入血液,产生了无以抗拒的引力。二来单位放假、工地停工也使他们失去了赚钱的机会。三是户籍、住房、医疗、教育以及城市生活成本等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难于融入城市;对他们来说,城市仅是一个个驿站,他们是城市的过客,没有家的归属感。

  结果怎么样呢?首先造成了春运异常繁忙的图景,让各级运政部门不得不把春运当成这个期间最为重要的事情,增加运力,增开车次;警力也全部上岗,确保正常的社会秩序。其次带来“保姆荒”“护工荒”“外卖荒”……以往白领早晨上班七点半出门,在路边顺便买个煎饼果子当早餐,十分方便。但昨天就有一位上班的小伙子从磁器口走到崇文门,走了一公里都没看到一家早餐铺,让想吃个煎饼的愿望,都成了一个空想。

  对于城市来说,这其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它是阶段性的,也带来了许多不便,折射出供需之间的矛盾。不惟吃,春节前后的家政市场中,以替班保姆最为紧缺,对于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的家庭来说,保姆几乎就是刚需。快递业务也因缺乏人手成为慢递。这个时候,往往才能想起这些派送员、小时工、清洁工,对于城市是多么的重要了。

  这些城里人不愿干不屑干的脏、重、险、累工作,平时大都由农民工承担。他们年复一年,重复着辛勤与劳累,挥洒着汗水与血水。不说别的,单说没有保洁员,一座城市不出三天就会污物遍地垃圾横飞。问题是,我们怎样能让这群人融入城市,不再成为迁徙的候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恐怕这些政策真正落实好了,“空城现象”才会减少,各种类型的“用工荒”才会避免。总之一句话,农民工心里不慌,就不会有城里的用工荒。(雷钟哲)

 ●提醒

  需要“相见亦思念”

  相见不如思念。用这句话形容当下城市与农民工的关系,再贴切不过。当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的时候,很难在城市刷出存在感。然而,一旦农民工返乡,“保姆荒”“护工荒”“外卖荒”就会接踵而至。这再次说明一个道理,农民工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单元。

  那么,如何化解“用工荒”呢?最好的办法是让农民工融入城市。平心而论,在接纳农民工方面,各地政府一直在不懈努力。然而,这种努力,一遇到春节,就没效果了。农民工春节大面积返乡,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城市没有找到家的感觉。

  客观地说,让每个农民工都立即在城市安家并不现实。一方面,一些城市的承载能力有限(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另一方面,融入城市的成本很高,也令农民工望而却步。但这并不代表破解节后“用工荒”,是个无解的难题。相反,只要付出更多的制度支持与人文关怀,一样能营造家的温馨,让农民工流连忘返。

  破解节后“用工荒”,需要“相见亦思念”。我们不能仅在不见时,才想念、才依恋。而是要把“思念”放在平时,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收到快递时,轻轻的说一声谢谢。而不是随口来一句“帮我把垃圾也捎下去”;对家里的保姆,多叫几声阿姨,而不是因为自己是“主人”,就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总之,只要我们多一分温度、多一点包容,“相见亦思念”,节后“用工荒”未必会汹涌澎湃!(薛家明)

●延伸

  有些城里人患上依赖症

  春节期间,外地务工人员回家了,城里人的生活也混乱了。早餐吃不上了,衣服不会洗了,卫生也不知道该咋弄了。离开了农民工,城里人好像都不会生活了。有些“用工荒”其实是城里人患上了依赖症。

  最近这几天有一则新闻很是火爆。新华社的记者调查发现,春节期间一些大学生几乎是“一动不动”的。没有课程就躺在床上。饿了就叫外卖。总之,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主儿。这样的生活显然是不健康的。实际上,眼下的一些城市人也已经“懒到家了”。

  2015年的时候,贵阳市承办了一项高科技产品展示活动。在这些高科技产品中有一批被称为“懒人机器”。有的是做饭不要洗菜、切菜、掌勺的“懒人饭煲”,只要启动机器,就可以完成洗菜、切菜、烹饪的过程。有的是“智能马桶”,连擦腚都不要自己动手了。还有的是“智能家庭”,人在单位,就可以让电视、空调提前运转,到了家里就可以安享幸福了。

  高科技的发展的确方便了生活。农民工的进城也的确让城市人更加幸福了。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农民工代劳,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机器完成。当春节几天因为没有乡下人的服务生活黯然失色的时候,我想这也是可悲的。

  在街头找不到早餐摊,我们就不能自己给自己做顿早餐?在医院找不到护工,我们就不能自己照顾一下爹娘?在市场找不到保姆,我们就不能自己打扫一下卫生?

  固然,有人会说大家都是忙碌的,没有时间做这些事情。可是,这并非是多么大的技术活,也不会占用多少时间,我们为何就不能享受一下自己动手的人间烟火味的幸福?我们有时间唱歌跳舞、打牌取乐,就真的挤不出时间给爱人做次早餐?给爹妈捶捶病体?

  有些“用工荒”是城里人患上了依赖症。(郭元鹏)

 ●剖析

  缺人只是表象

  表面看,“用工荒”是缺人,由表及里察之,并非缺人。原因很简单,中国劳动力红利正在消退不假,但劳动力总体供给还远没有到“人荒”的程度。不说其他,单是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就是一个庞大的劳动力群体。

  既然有人,为何还有“用工荒”?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关键原因是劳动力素能与市场用工需求不匹配。比如,服装、制鞋、电子等制造企业的“用工荒”,并非缺少干简单工序的工人,关键是缺少技工,是典型的“技工荒”。之所以缺少技工,因为劳动力市场上的技工供给少,满足不了企业的用工需求。换言之,劳动力有,但能够匹配企业用工需求的技能型劳动力供不应求,导致“用工荒”。

  又如,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试想,如果大学生到制衣、制鞋、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做一线工人,便能大为缓解这些企业的“用工荒”,大学生本身就业难便可迎刃而解。可现实是,虽然企业愿意接收大学生就业,但一来很多大学生不愿到企业干一线操作工,二来企业最为紧缺的技术工人(待遇并不比白领低),大学生还难以胜任。这里面的关键因素,也是典型的劳动力素能与市场用工需求不匹配。类似的“不匹配”在服务行业也非常普遍。

  可见,眼下化解“用工荒”最为紧迫的是,怎样让劳动力素能与市场用工需求相匹配?这就不能只看到“用工荒”的缺人表象,而应具体分析缺什么类型的人,为什么缺这种类型的人,哪种类型的人最紧缺,怎样才能尽快弥补这一紧缺类型的人。将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才能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能与市场用工需求的匹配度,使“用工荒”得到有效缓解。(孙维国)

  ●三言两语

  没人送餐,被迫更改午餐时间。

  ——杜勇

  就业事虽不小,但更大的问题是大城市需要时间整合社会规则和文化。政府不进行教育和指导,很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规则和文化。

  ——黄育

  21世纪了还有人觉得,大城市这么好全靠城里人的建设,也是无语。

  ——林小柒

  谁也逃不过春节用工荒啊!不光没有代驾、没有专车,连出租都没有。幸好!我们有地铁。

  ——杨广义

  大家安居乐业不用流落他乡,才是最好的。

  ——王奇

  反对涨价的,都是贪小便宜的。你们在全家过节时,有想过还在为你送快递的快递小哥,做饭的厨师,服务的服务员吗?他们也有家人,家庭!有些人一味想着外国的服务多好多细致,但有想到人家都有给小费服务费的习惯吗?

  ——王欢

  他们也要过年,不然又会报道他们为了赚钱不跟孩子团聚了。

  ——刘晓光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