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昨天是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诗意地道出了夏至是我们所在的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后两句,自然属于借题发挥了。
众所周知,夏至这天的最显著天象,是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也就是太阳在一年中所能达到的北半球最高纬度。夏至过后呢,太阳直射点开始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于是开始逐渐变短,夜晚开始逐渐变长。到冬至的时候达到极限,套用韦氏话说就是“宵漏自此短”了。到了冬至,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那之后,太阳直射点又开始逐渐向北移动,昼夜的长短也正好颠之倒之,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长,夜晚开始逐渐变短。夏至、冬至,冬至、夏至,就这样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北回归线穿越广东,据说广东的北回归线地理标志数量因之拿了世界之最——最多的省份,封开、汕头和从化都有。封开那个又拿了我国大陆之最——最早建成。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曾在封开县罗董镇“劳动锻炼”,记得先在县城江口报到,吃完午饭就迫不及待地跑到西江岸边去看北回归线标志塔。可惜其时已过夏至,没能领略到“立竿无影”的奇妙感受。成语“立竿见影”是说把竹竿竖在太阳光下可以立刻看到影子,比喻收效迅速;然而在北回归线上,在夏至这一天的某个时刻,这成语则完全不能成立。古人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不过,《广志绎》云:“周公测景台在登封五十里村中,旧郜县也,对箕山许由冢,有所遗量天尺存,其所竖小石碑,果夏至日中无影。”又云:“唐颜鲁公又于汝宁城北小阜立天中山碑,亦谓夏至无影。”登封、汝宁,今皆河南,北回归线并不穿过,则那两地夏至亦无影便颇为费解。
包括夏至在内的二分二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研究指出,公元前七世纪,我们的前人采用土圭来测日影,就已确定了夏至。至,按《汉学堂经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的说法,有三个意思:“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夏至还有个名字叫“日长至”,孔颖达说:“长至者,谓此月之时日长之至极。”古人相当重视这一天。《周礼·春官》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郑玄说:“百物之神曰?。”《史记·封禅书》转引《周官》亦云:“夏日至,祭地?,皆用乐舞。”可见周代在夏至这天还要祭神呢。
与此同时,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方,夏至日有着不同的民俗。南朝记录荆楚地区岁时活动的《荆楚岁时记》云:“夏至节日,食粽。”届时,“人并以新竹为筒粽。练叶插五彩系臂,谓为长命缕。是日,取菊为灰,以止小麦蠹。”有意思的是,该书在介绍“端午”的时候只说“是日竞渡”,没有提到要吃粽子。而在隋杜台卿的《玉烛宝典》里,竞渡干脆也是夏至日的娱乐活动。综合其他一些史料,端午节的风俗很可能源自夏至日的风俗,此不展开。《酉阳杂俎》载:“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辽史·礼志六》讲到大辽“岁时杂仪”,可窥这一民俗还在延续:“夏至之日,俗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清嘉录》讲到苏州民俗:“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土风录》记载的是江南一带民俗,其引卢熊《府志》云:“夏至食李,以解注夏之疾。”又引《南郭志》云:“夏至用蚕豆、小麦煮饭,名‘夏至饭’。戒坐户槛,云犯得注夏疾。”注夏,一种说法是“注”为“蛀”,即“入夏不健,如树之为虫蛀也”,总之是不大舒服的意思吧。《广东新语》顾名思义,关于广东民俗:“夏至磔犬御蛊毒,农再播种,曰晚禾。”还有句俗谚,叫做“冬至鱼生,夏至犬肉”,是说夏至这天要吃狗,现在也还不少人秉承这种风俗吧。
《晋书·乐广传》有“杯弓蛇影”的故事。说有个宾客好久不来了,乐广问怎么回事,宾客说上次在你那里喝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乐广想起来了,当时墙壁上“有角,漆画作蛇”,恐怕“杯中蛇即角影也”,乃“复置酒于前处”;再问他在杯里还能看到蛇不,答曰“所见如初”。于是乐广“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杯弓蛇影,后用以比喻因疑虑而引起恐惧。此前,东汉应劭《风俗通》已经说到类似之事,关系到了他的祖父,而喝酒就发生在夏至这天,所谓“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接下来的故事,将“宾客”置换成“杜宣”就可以了。不同的是,杜宣喝了之后,“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同一模板的故事,时间有先后,《晋书》应该“借鉴”了《风俗通》吧。
再看韦应物的那首夏至诗:“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悲天悯人归悲天悯人,该享受还是享受我的。苟如是,韦氏写出这样的句子毫无意义,流露的只是洋洋自得的心态。
李晓亮:漂尸鱼塘,“非正常释放”后遇上鱼...2014-06-16 |
快评论2015-03-09 |
指间沙:“爸爸3”混血儿讲最炫普通话2015-07-13 |
《滚蛋吧!肿瘤君》:死亡成了碎裂的精致花瓶2015-08-18 |
袁云才:福利岂能成摆拍工具2015-08-20 |
史金波: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2015-08-26 |
强化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2015-10-15 |
王震中:强化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2015-10-15 |
学生提案,提气!2016-03-04 |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2017-01-0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