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实体书店的“逆流”回暖,成了这个冬日上海的一个文化景致。无印良品等书店接踵而至;这边上海三联书店的书香蔓延到了朱家角,那厢“最美书店”钟书阁也将在繁华商业区绽出新枝……这个文化景致的深层意义是,即使是在今天信息汹涌的时代,读书依然是无法被稀释的。
这是近日解放日报“读书不是给精神涂脂抹粉——对话作家张抗抗”的文化报道中的一段话。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抗抗在接受《解放周末》专访时说,“读书是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化妆品”,作为生活必需品的读书,不是给我们的精神涂脂抹粉,而是让我们超越“知道”,感受“思想”。
对于当下正在流行的电子阅读,张抗抗并不反对,她说自己出门也喜欢在手机或者电子阅览器里存进电子书,利用边角时间来看,“阅读的载体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的内容。”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进入了一个文字获得太方便快捷的时代,而人们又那么忙忙碌碌,所以,阅读经常是碎片化的,就像吃零食一样。“现在,我们从微信上就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可有时候我会问自己,一个人有必要知道那么多信息吗?即便一个人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也就是个‘知道分子’。就像零食只是食物的一种,即便一个人每天吃各种零食,他的营养肯定还是不全面的。”“今天,我们的问题不是不知道,而是浪费大量时间去了解不必要的信息,可能变成了知道最多而思考最少的人。”张抗抗这是谈到了我们已经进入文字信息获得方便快捷的时代,信息是碎片化的,阅读是碎片化的,但我们仅仅满足于“知道”,而阅读、思考则变得越来越少……
我们知道,人类的阅读史已经历了从口头、书写、印刷到今天电子阅读的阶段,今日的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使我们的感官膨胀,仿佛一夜之间全球罩上了一张硕大无比的宇宙膜。互联网时代的海量资讯每天都刷新着我们的记忆。报纸、广播、电影和广告每天都在我们周围卷起资讯的潮流和压力,使我们被放置于时速造就的漩涡中心。这个时代的特点是,这个变形的世界被拉平了,电脑和网络成了人们阅读世界的USB的接线口,而电脑屏幕则充当了这个“扁平化地球”的隐喻。所以,21世纪,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网络技术对阅读文化生活的冲击,如何面对技术,如何阅读,如何思考,已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能够获得海量的信息,更需要阅读,需要阅读带来的思考、思想和认知?据澎湃新闻报道,“盖茨笔记”让比尔·盖茨成了出版业的一股新生力量。2015年12月初,每年读50本书的他推出了年度书单,挑选了6本他认为最值得阅读的书与读者分享。盖茨说,这些书都是关于“万物是如何运作的”。近日,在回答《纽约时报》的采访时,盖茨说“我去拜访了有趣的地方,见了很多科学家,看了很多网络课程,但是阅读仍然是我学习新事物并且检验自己理解能力的主要方式。比如,今年我很喜欢理查德·道金斯(注:牛津大学动物学家)的《现实的魔法》,这本书解释了各种各样的科学思想,目标读者是青少年。尽管我已经理解了书中所有的概念,但是道金斯帮助我从新的角度认识这些概念。如果你不能简单轻松地解释一样东西,你就没有真正理解它。”其实,这再清楚不过地解释了阅读、阅读和思考的关系,深刻全面的阅读能够带来人的理解力、认识力、思考力。
我们知道,书籍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者必须同时思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阅读,还应该具备领悟抽象思想的能力,具备讨论严肃精神问题的能力。作为一个文化阅读的人,就应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很显然,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说到底,阅读的本质是读书的精神享受、思索的兴味、沉思的回味和思想的快乐。张抗抗说“今天我们可能变成知道最多而思考最少”,是告诫我们,在阅读碎片化、思维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必须超越“知道”,感受“思想”,否则,我们不仅会变得理性力量匮乏,思想碎片化,还会终将滑入精神创造、思想认知、思考能力的枯萎和退化的泥淖!
中工时评:谁来和比尔·盖茨分享慈善功课2009-04-07 |
民生视点:谁来和比尔·盖茨分享慈善功课2009-04-05 |
民生视点:马云为何鼓吹“读书无用论”?2012-11-18 |
马云为何鼓吹“读书无用论”?2012-11-18 |
邓昌发:“世界读书日”与读书2013-04-23 |
郑静云:“读书无用论”并不普适2013-09-04 |
周二中:阅读是一种定力2013-12-20 |
赵清源:全民阅读的远和近2014-04-23 |
读书 应成为一种习惯2009-04-23 |
谁来和比尔·盖茨分享慈善功课2009-04-0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