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静:从《白毛女》热演说起
分享到: | 更多 |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12月26日的北京,这首传唱了整整70年的《北风吹》再次被唱响,著名歌剧《白毛女》又一次回到了观众面前。这是它第一次以3D舞台艺术片的创新形式面世。2015年是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一年来,观众反响强烈,复排《白毛女》每场演出,都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3D歌剧舞台艺术片《白毛女》……近年来,我国的传统经典艺术作品常常以这种既别致又现代的面貌示人,一扫往日形式陈旧、内容古板的老面孔,给人以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产生较大范围的影响力。
总体看来,这些重排经典,内容上忠于经典原著。作品的基本结构与内容情节并不会做出太大改动,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老观众在观看时能原汁原味地回忆起当年的观看经验,对年轻的新观众而言,则是一次严肃地学习经典艺术的体验。在形式上也是新颖时尚。创作者很善于运用当下的流行元素及最新技术,为原本印象中既沉闷又程式化的表演增添青春、时尚的亮点。如青春版的《牡丹亭》在服装、布景、道具等制作、选择时,古典与现代结合,显得青春靓丽,生动感人;而歌剧《白毛女》将舞台剧与3D电影技术相结合,这一形式本身就是一大创新,可以带给观众更加逼真的观看效果。
审美价值上强烈的民族特色也是一大亮点。每部经典作品都有明确的时代、地域背景,在重排和改编时,创作者有意识地加入丰富的地方传统戏曲艺术表现手段,删减拗口、单调的台词、对白,突出作品的音乐性、旋律性,使其感染力与表现力得到大大提升,更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当然,知名艺术家的积极指导也是一张王牌。艺术大家们的参与,无论在艺术把关上还是审美接受上,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编辑:丁斌斌
齐鲁晚报:黄世仁咋成了“如意郎君”?2009-10-16 |
齐鲁晚报:黄世仁咋成了“如意郎君”?2009-10-16 |
钱江晚报:嫁给黄世仁 气死白毛女2009-10-16 |
大众日报:“白毛女该嫁黄世仁”凸显价值观...2009-10-16 |
大众日报:“白毛女该嫁黄世仁”凸显价值观...2009-10-16 |
解放日报:遗忘历史是可怕的2009-10-23 |
石惟正:茁壮红色经典之根2012-10-19 |
张绪才:耄耋“喜儿”疯狂工作,留下的不止...2015-09-25 |
冯 梅:歌剧《白毛女》,一唱七十年2015-11-09 |
林夕竹:新版《白毛女》:用歌剧讲好中国故事2015-11-12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