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王若辰:研究生的“生财”之道
//m.auribault.com2015-04-29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我是中部地区某“985”高校的硕士一年级研究生,文科专业,每个月学校发600元生活补贴。我和同班同学差不多都二十三四岁的年龄,一方面上课读书写论文的压力让我们不能兼职,另一方面已经老大不小的年龄让我们不能再开口向父母要生活费。靠着一个月600元的补贴,我们能吃30天的饭外加逢年过节给父母买礼物表孝心、逢“双十一”一展女人本性吗?如何使自己的钱包“丰满”一点,悄然成为我和同学们的第二研究课题。

  室友小飞顶着本科时修过金融学双学位的光荣标签在一众艳羡的目光中进军股票市场了。从此,小飞形成了新的作息表:定了周一上午九点整的闹钟,精神抖擞地迎接开盘;除了夜间短暂停战,每个整点准时刷新手机桌面正中央的大盘即时走势图。此外,小飞的胃也与大盘走势建立了神奇的联系,达到“盘人合一”的境界——走势一路上扬时,小飞的胃会要求在牛肉面里加个鸡蛋;走势稍有下跌惨状,小飞的胃便只能容得下水煮菜了。小飞的情绪也开始“为盘欢喜为盘忧”,“牛”则包治百病,“熊”则万事不吉。

  另一厢,班长小江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了一个红包。我赶紧点开,一看,是某款理财产品的客户端下载链接。再结合小江的一大段文字介绍和段尾那句“是兄弟就开户啊”的呼喊,我逐渐明白了这场“游戏规则”。这款理财产品,号称完胜CPI,年化收益率是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20余倍,比余额宝利率也高了近1倍。由于小江已经成为了这款理财产品的实习理财师,在小江的名下开户可以额外获得0.5%的收益,而小江名下每增开一个新户,他便可获得5元返利。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何况这还是班长和我的双赢局面。在确认这款理财产品真实合法之后,我忙不迭地做了小江的“兄弟”,开户转账。进行完首笔理财项目投资后,我兴冲冲地拿出计算器一番敲打,迫不及待想看看自己赚了多少钱。看到计算器上最终显示出的那个个位数字,我认清了一个事实:基于自己那薄薄的本金,再高的收益率也只能换来一斤香蕉。

  有天中午在食堂素菜窗口碰到了邻班的小灵。见小灵戴着两个黑眼圈、一脸疲惫的样子,我问她这两天在忙什么。小灵回答,她有一位“发小”六月份结婚,按她老家的风俗,她得凑600元的份子钱。600元正好是我们一个月的补贴,凑了份子钱她就只能不吃不喝了。于是她现在在学院做助管,一个月能拿到400元工资。除了助管工作外还要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小灵连日“开夜车”,睡眠严重不足,落得一副倦容。

  身为研究生,我们也想一心一意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但待得游上岸来,我们还是要食人间烟火。有些已经成家了还要追求学业的研究生,其生活压力更是可想而知。既然选择了读研,便只顾清贫兼程。研究生如何“生财”?在这个问题面前,我们无处遁形,只能献上自己的勤奋与智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