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快递员,武汉一束温暖的光-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人物

最美快递员,武汉一束温暖的光

任国平 薛彩云
2020-03-14 13:16:32  来源: 中国交通报

  汪勇(右一)为医生和患者送餐。 张斌 摄

  寒风之中有暖流,大疫之前有大义。快递小哥汪勇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将温暖聚拢,以非凡之勇守护着冬日里“逆行”的白衣天使。

  当得知医护人员下夜班后要走几个小时回家时,不忍心的他出了车;当医护人员吃不上热饭时,他千方百计寻找爱心资源,免费送上热腾腾的白米饭;细到修眼镜,小到买拖鞋,贴心到订制生日蛋糕、购买秋衣秋裤……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后,35岁的湖北省武汉市顺丰速运快递员汪勇,瞒着家人成为了武汉金银潭医院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后勤保障的“带头大哥”。

  “我是一个没有任何资源的人……大家都在为这个事情努力,我只是一个组局的人。”汪勇说。近日,国家邮政局授予他“最美快递员”称号,并号召向汪勇学习,凝聚起全行业投身疫情防控斗争的强大力量。

强烈的使命感驱使“逆行”

  从小生长在武汉的汪勇每天忙于送快递、打包、发快递、搬货。工作之余,他也偶尔会开网约车贴补家用。然而,一场疫情改变了汪勇的生活轨迹。疫情发生后,他不是在赚钱,而是在“赚命”,这就是汪勇的本心,也是他赋予自己的使命。

  大年三十晚上,终于闲下来的汪勇刷手机了解疫情有关信息,出于好奇,他进了一个志愿者建立的微信群——金银潭区域医护人员需求群。

  “因为里面有医生,我想了解一下一线的现状。”一开始汪勇只是抱着看一看的心态进群的,直到他看见群里有一个医护人员在不停地发需求,却没有人应答。“我看到她的用车需求信息重复出现,需求时间是早晨6时。”汪勇细心猜测她是下夜班的。朋友圈也有人说,一些护士从医院走回家大概需要4个小时。

  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最早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也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最多的医院之一。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全城公交地铁停运。随之而来的新问题,却还没有解决方案。金银潭医院因为位置偏远,医护人员上下班交通成为难题,以前自然而然的衣食住行,都成了全新的挑战。

  对于所有武汉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除夕夜。在经历了反复的思想斗争之后,汪勇下定决心要去接那个大年初一早上6时从医院下夜班的求助者。这次出门,汪勇给家里人的理由是,公司过年需要值班,很多外地人走了,他不得不去。

  一腔热血,汪勇为无法拒绝的呼唤而来。

  病毒看不见,但恐惧和警惕在汪勇第一次接送医护人员时伴随了他一路。“她真正坐上来的时候我有点慌了。当时疫情造成的恐慌是特别严重的,每个人都觉得新冠肺炎是很致命的东西。”汪勇回想起自己当时的状态,“两条腿抖了一天。”

  送那位护士回家后,群里的用车需求还在不停出现,汪勇决定继续接送别的医护人员。大年初一这一天,他接送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超过30人次。在车上,不说话,成了一种默契。有些医生会在后座上闭目休息,有些护士会因为压力大默默抽泣。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汪勇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安安全全地上下班,别为通勤发愁。

  “你加我微信,要上班时跟我说,我能来就一定来接你。”汪勇是典型的直爽奔放型武汉人性格,很多乘客在下车时要给他发红包,但都被他拒绝了。

  在汪勇心里求助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一单活儿,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困境。很多人疑惑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不为什么,就觉得我应该做一点什么。”汪勇说。

一呼百应发挥协同力量

  在送出第一天的善意之后,汪勇决定继续干。全国医疗救援队来鄂支援,他想“人家都拼出命来救我们,我们为何不能送他们回家”。他知道一个人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将微光连成一片,温暖整个城市。朴素的善良,对他招募的志愿者,以及与他合作的商家来说,都是一种感召。

  汪勇就住在金银潭医院附近,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很多人都回避不及。“如果一天接送一名医护人员可以节省4个小时,接送100名就是400个小时。”不管如何算账,汪勇都觉得自己在“赚命”。

  第二天他继续出车,因为担心将危险带回家里,他继续找理由住进了单位的仓库。经过两三天的接送汪勇发现,医护人员对车辆的需求越来越多,他一个人一辆车根本就忙不过来。

  凌晨两点,金银潭医院外的路灯微亮,路灯下汪勇接人的车灯闪烁着。等人时他默默思考,他知道一个人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将微光连成一片,照亮整个城市。

  汪勇把金银潭医院需要用车的信息往其他群里发送,并开始招募志愿者。他招募志愿者的条件是“一个人住,必须佩戴防护用具,必须遵守消毒流程”。让他深深骄傲的是,这二三十人的团队最终没有一个被感染。

  一辆辆共享单车停着医院门口,解决了住得稍微近一点的医护人员出行需求;一家共享电动车公司在金银潭医院周围投放了400辆电动车,满足了更远一些的交通需求;滴滴把接单公里数从3.5公里以内更改为15公里以内,这样住得远的人就可以坐车回家……朋友圈和志愿者群所产生的叠加效应超出了汪勇最初的想象。而这些需求的满足,是汪勇一点一点沟通的结果。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朋友圈、微信群,汪勇起初都是用这些“笨办法”协调沟通,在其他志愿者协同下,每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源被再度开发。

  汪勇千方百计对接共享单车负责人、共享电动车公司、网约车公司,只要能够利用到的带轮子的出行工具,一个都不放过。

  “这个事情办不办得成我不知道,但我一定要办,一定要去沟通。”汪勇说。后来政府开通了从医院到医护人员住所的通勤车,交通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出行问题初步解决,汪勇把心思用在了另外一件紧急的事情上。起因是一位援鄂的医疗队医生发了一条朋友圈:“好想吃大米饭啊!”

  “我必须得让他们吃上白米饭。”汪勇开始联系餐馆,得知为医务人员供餐,不少餐馆直接给提供盒饭不要钱,但他们要么难以长久,要么产能到顶。找到一家固定供餐的餐厅成为汪勇的执着心愿,他和志愿者们采取扫街的方法,看到开门的餐厅就进去谈合作。2月3日,一家餐厅开始供餐,解决金银潭医院的就餐问题,同时供给滴滴司机。可惜,2月7日,餐厅停止营业。

  汪勇继续联系,也不断受挫,就在这时,他打听到了Today便利店(武汉连锁便利店品牌)。在满足金银潭医院所有支援团队的用餐问题外,每天提供滴滴车主300份免费午餐。Today便利店工作人员汪蕾说:“金银潭医院距离Today工厂三四十公里,开车需要40多分钟,来回需要一个半小时,汪勇为了搞到米饭,用尽所有条件。”

  但意外还是来了。便利店的仓库,在疫情管控下也要关门。听说这个消息,汪勇的第一反应是两套计划。先执行的是B计划,先弄来泡面,供货—需求—配送,三个环节一个个重新理清楚,从自己最熟悉的配送出发,先组建了一个26辆车不间断的送饭车队,再从自己的人际网络里找到一个在武汉市有10万份方便面的供应商,3个小时,网络打通。搞定了B计划,汪勇还是希望A计划能实现。他辗转联系上政府有关部门,说明情况,对方很快回应了,并同意Today工厂继续生产,全力保障医护人员用餐,只要求适时补办手续。而因为知道仓库关闭,便利店的餐饮供货已经暂停,这一天晚上,便利店的师傅们生生地炒出了1.5万份炒饭。看着那微瘪的餐盒,汪勇知道,这一夜,大家都经历了什么。

  汪勇称自己是一个“组局”的人。出行、用餐,每组一个局,他就交付给一个人管理,再腾出手来做其他事情。“我们能做的不多,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在一线救死扶伤,我们做的就是后勤,能把他们的后勤保障好,他们就不用操心了。”汪勇说。

将无数人的热情和爱心聚拢到一起

  爱心就像雪球,越滚越大。一个又一个新的“局”不断组成,一点一点的爱不断传递,一点一点的计划渐进实施,这背后,是如此之多的志愿者怀着爱心、凭着勇气聚到一起。平凡之人追随本心,作出了非凡之事。

  2月2日,汪勇发了一条朋友圈:“这么多天扛住,护士的一句关心让我泪流不止。”但医护人员对他说“谢谢”时,他说:“其实我们是被你们每天感动着。”

  “勇敢和细心”,得到过汪勇帮助的很多医护人员这么评价他。汪勇本就是一个细心的人,他把自己的视角放在了医护人员的每日生活:“假如我从外地到达一个陌生城市,每天忙碌在病床前,我需要什么。”

  “医生的眼镜容易坏,是因为要带护目镜,必须紧贴面部,绑的力度比较大,正好卡在眼镜腿处。”汪勇说,武汉所有眼镜店都关了,像这样的问题他们只能找志愿者帮忙。汪勇立即开始发朋友圈,寻找能为医生开门配镜的商户。几个小时后,问题便解决了。修手机也是汪勇的活,汪勇帮医护人员修理的手机,大多数都是因消毒时进水导致的。

  医护人员需要买拖鞋、指甲钳、充电器甚至秋衣秋裤,群里通过接龙喊一声,很快就有专人采购,帮他们搞定;上海医疗队的两名医生过生日,志愿者帮他们买了蛋糕;因为医院里空调不能开,医护最缺的是用来保暖的无袖羽绒服,志愿者在广州定了1000件羽绒服……这些事情虽小,但汪勇和志愿者们觉得很重要。有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从相识到说再见,只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却不知道真实姓名。一个是想为他们做些什么,一个是不要麻烦他们太多,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变得慢慢像“家人”一样。

  2月21日,听说汪勇要做肺部CT的消息,医生护士群里异常热闹,什么时间最合适,哪家设备有空闲,除了支招,就是捐献自己的免费额度,最后结果是医院给汪勇申请了免除CT费用,结果显示一切皆好,这让汪勇家人及众多关心他的人减少了一些担心。

  2月19日,汪勇接到了单位复工的通知,让他第二天到单位报到。因为在志愿者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工作近6年的他,被单位破格提升三级,从一名快递小哥升职到了分部经理,管理四个营业网点。

  汪勇的优秀表现也激励和带动着更多顺丰员工积极投身抗疫工作。“关键战役是优秀员工的试金石,表现出色的员工,如同大火淬炼出的真金,是企业的财富。”湖北顺丰相关负责人说。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3月2日,汪勇面对鲜红党旗庄严宣誓,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2月26日,国家邮政局印发通知授予汪勇“最美快递员”称号。

  汪勇此前已经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他主动投身没有硝烟的战场,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共战疫情、共克时艰、守望相助的优秀表现得到组织充分肯定。2月28日,武汉市江汉区委组织部批准江汉经济开发区工委“火线”发展汪勇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媒体的报道让汪勇接收到了更多捐赠,更多欣喜也是更大压力:“面对更多人的捐赠,一点都不能囤积,任何囤积都是浪费,比不拿资源还要浪费。我们只想一步一步去做,不断地衔接上。”最近,他还关注到医护人员长期高负荷工作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接了心理咨询平台,募集图书,购买了一些零食、生活用品等,提高医护人员生活质量。

  3月武汉的天气渐渐暖和起来,金银潭医院的早樱也开了。汪勇说,疫情过后,他最想做的就是尽量多地陪家人,自己在他们最惶恐无助,最需要他的时候选择出来,亏欠太多。他期待尽快回归正常:“有时间的话,会把精力投入到公益方面,这是我愿意做的事。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在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中彰显工会力量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将强化工会参与协调调解职能摆在突出位置,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贯穿于劳动争议的协商、仲裁、诉讼全过程,最大限度发挥调解分流诉讼、缓和矛盾、解决纠纷的作用

  • 中工时评:“不见面的工会”也能发挥大作用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全国工商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要“加大线上招聘服务工作力度”,并且“提供在线免费培训”,对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要大力推广“互联网+调解仲裁”。

  • 中工时评:面对惠企扶持政策,中小微企业更需自救

    不容忽视的是,不论是减免税费还是发放贷款,“出血”的并非企业股东。事实上,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或借债形式来获得资金。当然,前者意味着股东股权可能被稀释,后者则意味着日后要偿还债务,“出血”的都是股东。对此,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应当意识到,自从企业开门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做好与职工一起应对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准备,而对抗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成本,往往已经体现在既往的市场价格和人力成本之中。

  • 中工时评:做好统筹文章,奋力实现防疫发展“两不误”

    只要每个地区、每个部门都把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部署和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就一定能尽快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