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汇聚成星河 抗疫中那些普通人的故事-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人物

微光汇聚成星河 抗疫中那些普通人的故事

张弛
2020-02-27 17:23:37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师傅您好,麻烦配合一下测一测体温,谢谢。”这样的话,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胜利路街道添运社区门卫连增每天要重复400次以上。“这里有465户,大门就是社区的第一道防线,绝对不能让疫情从这里进去!”连增说,自己手里握着的不仅是测温仪,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当疫情突然降临,无数像连增这样普通人的坚守,让人们在这特殊时期倍加感到爱与温暖。

镜头一:早上6点,整个城市还未苏醒,保洁员黄龙江已开始忙碌。

  黄龙江是浙江省浦江县花桥乡一名普通的保洁员。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战,负责全乡11个村百余名居家观察对象的垃圾处理和消毒,成为花桥乡最安心的一道“隔离线”。

  1月26日至今,黄龙江每天都要将各村垃圾分类清运到垃圾处理站并将所有垃圾桶进行全方位冲洗、消毒。之后,再背上消毒桶,马不停蹄地赶去散落在11个村的居家观察人员家,帮助清收垃圾并入户消毒。一通忙碌下来经常是日头下山,一天就过去了。

  “我不图啥,就是要让每个角落都干净,藏不住病毒。你们安心在家,有我老黄守着呢。”黄龙江的声音不大,但十分坚定。

镜头二:下午2点,快递员吴晓俊在路边停靠好三轮车,然后掏出一早就买的面包和牛奶开始吃午饭。

  吴晓俊是一名快递小哥,负责重庆市九龙坡区万象城、华润二十四城区域的配送。为加强疫情防控,万象城商场暂停营业,那些留有商场收件地址的包裹无法配送,吴晓俊会逐一联系收件人,确认是延期配送还是转寄到其他地方。

  春节期间,吴晓俊配送的包裹数量依然不少,最多的时候一天要送三四十件。而在这些配送的快递中,一半以上是消毒水、口罩等防护用品。

  “疫情当前,这些包裹我们一定及时送达!”吃过饭后,来到华润二十四城小区门口,吴晓俊又开始拨打收件人的电话。“谢谢,太谢谢你了!”从吴晓俊手中接过装有口罩的包裹,黄女士连声道谢,并拆开包裹,送给吴晓俊两只口罩,叮嘱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小小的举动让吴晓俊觉得十分暖心。

  顾不上休息,吴晓俊马上就要赶往下一个地方,有企业要给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工作者寄送500只口罩,他要立刻赶去取件,“只要有订单,那就一刻也不能耽误。”

镜头三:晚上6点,G312国道线常丹界交通检查站,民警闻宇正在风雨中对外来车辆逐个进行登记。

  闻宇是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奔牛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从大年三十开始,他便主动请缨前往检查站值守,这个进入常州主城区的关键卡口车流量非常大,每晚他都要登记近300辆车。

  南方冬季的雨夜,穿着厚重的防雨装备,鞋子浸水后依然像踩在冰坨子上一般,但闻宇始终不肯下“战场”。

  “老公,给你打了不知道多少次电话,你可能在忙吧。注意安全,注意身体,我们都在家等着你!”读完泪下,闻宇匆匆回复:“全家放心!我一切都好!”二十多天来,与家人视频和通话次数,闻宇一个手掌数得过来。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都说有困难找警察,这时候我们不上怎么能行啊?”闻宇表示。

镜头四:深夜22点,山东省威海市胸科医院应急电力工程施工现场,随着最后一米电缆缓缓拐进电缆管,工程全面告捷,已经在这里盯了一天的倪鹏缓缓地舒了一口气。

  1986年出生的倪鹏是威海供电公司的一名电力职工,接到承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威海胸科医院应急增容工程的任务后,他和同事们组成党员突击队,第一时间进驻工程现场。

  通常而言,搭建工地的电力系统需要一个月左右,而上级下了死命令:半个月,半个月必须完成任务!倪鹏和同事们咬紧牙关,埋头苦干,不仅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还将工期压缩到了九天。

  “非常时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抢时间。”这是倪鹏和同事们的共同心声。他说,工地一墙之隔的胸科医院住着收治进来的新冠肺炎患者,每个人身后都有一群牵挂的人。

  疫情猝不及防,国人守望相助。这一帧一帧的镜头,一点一滴的时间,串联起来,便是眼下的坚守。

  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是勇敢的“逆行者”,这些普通人,也通过自己的坚守,诠释着平凡中的伟大。一道道普通人的微光,闪烁着,汇聚成星河。

编辑: 王晓超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做好统筹文章,奋力实现防疫发展“两不误”

    只要每个地区、每个部门都把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部署和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就一定能尽快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

  • 中工时评:只要我们都在,武汉就不会孤独

    疫情发生以来,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努力着工作着,他们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服从大局任劳任怨、听从指挥勇敢“逆行”,保障着城市的正常运转,维护着社会的肌体健康。

  • 中工时评:推动复工复产要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

    各地各级工会也应当充分发挥职工服务热线、服务APP和公众号等在线工具的功能,对涉及职工权益的问题提前介入,有效疏导,合理协商,有效确保非疫情重点地区的各行业复工复产顺利进行。

  • 中工时评:科学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有了积极变化。根据国家卫建委的数据,2月17日0~24时,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79例,连续第14日呈下降态势,全国已有多个省份连续多日无新增确诊病例。

人物

  • 微光汇聚成星河 抗疫中那些普通人的故事

    “师傅您好,麻烦配合一下测一测体温,谢谢。”这样的话,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胜利路街道添运社区门卫连增每天要重复400次以上。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当疫情突然降临,无数像连增这样普通人的坚守,让人们在这特殊时期倍加感到爱与温暖。

  • 隔离点里的生死之交

    苏昶、王光春等11人武汉市武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疫情防控隔离点突击队成员。“隔离点”这3个字,往往让人闻而却步,而他们,却义无反顾,大步向前。2月6日,苏昶、王光春等11名同志接到通知,参加武汉市武昌区疫情防控隔离点有关工作。来不及安顿好家人,11名具有学医或从医经历的突击队员,走上了疫情防控第一线。

  • 【“疫”线故事】一份来自北京装满防护用品的包裹

    2月22日,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检察院检察官熊俊收到了一份快递包裹。拆开包裹一看, 1000只一次性pvc手套、1920片75%酒精消毒湿纸巾,全是当下防疫工作的急需品。

  • 网友对湖北喊话赚足眼泪:只恨当年没学医

    保卫武汉!保卫湖北!保卫中国!无数“一线战士”在与疫情鏖战,无数网友虽无法身临前线施以援手,但也都在以自己所能想到的方式为前方摇旗呐喊。“做了这么多年黄冈的题,是时候报答一下黄冈了!”每一个经历过高中时代的人,对黄冈的最初印象可能都来自于那一本本黄冈习题册。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