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观点PK-正文
偷巧克力女孩之死谁之责
//m.auribault.com2016-01-14来源: 大连日报
分享到:更多

  甘肃省永昌县一个13岁的小女孩偷了超市的巧克力,被发现后,超市找来了小女孩的家长,家长斥责打骂了女孩。20分钟后,女孩跳楼自杀。此事引起坊间热议——

  失败的教育酿成女孩跳楼的悲剧

  一名13岁女孩的生命在坠落了17层楼后戛然而止,一朵就要美丽盛开的花儿倏尔凋谢,这是一出多么令人撕心裂肺的悲剧!然而,是什么让这个学习优秀的孩子因偷窃了超市几块巧克力就选择了人生的不归路?对于致使女孩跳楼的根本因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笔者要大声疾呼:“是失败的教育酿成了女孩跳楼的悲剧!”

  失败的教育失败在道德教育的缺位。在学校教育中,由于老师和学校都把升学率和分数作为学校教育的唯一评比标准和价值尺度,只重视中考、高考科目,而把法制和思想品德教育等作为可有可无的东西,青少年的心灵没有得到很好的沐浴和教化。而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父母对孩子进行身传言教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问题。试想,如果这个女孩从小就接受了礼义廉耻教育,“穷且亦坚,不坠青云之志”,还能发生超市偷窃的事情吗?家里穷得靠父亲爆苞米花维持生计,这只能是人们同情女孩的理由,而不能成为为女孩偷窃辨护的借口。

  失败的教育失败在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缺位。当今的青少年生长在蜜罐里,由于很少经受失败的考验,更缺乏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的挫折教育,心理十分脆弱。他们更缺乏生命教育,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对生命价值的创造缺乏基本的了解,对生命也缺乏敬畏。恩格斯说过:“两极相通。”对于当今的青少年,在个人意志和个人利益至上的理念下,目标的背离和轻微的打击,便可轻易地将他们置于死地。让我们来看看澳大利亚人尼克·武伊契奇吧!1982年出生的他,一生下来就是“海豹肢症”人,但靠过人的毅力,他学会了骑马、游泳、打高尔夫,甚至掌握了在冲浪板上360度旋转这样超高难度的动作,成为“运动达人”,他还成为国际演说家,获得了澳大利亚的“杰出澳洲青年奖”……这个没有四肢的小男孩不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而且也创造了生活的奇迹!对比之下,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不应感到汗颜吗?不应有所领悟吗?

  失败的教育失败在社会缺乏宽容之心。女孩在事发后已经知道错了,最希望在那个时候有人宽恕和保护她,然而得到的却是超市老板的赔偿呵斥,得到的却是妈妈的指责和打骂。她还是一个未成年人啊,为了那区区几块巧克力而受到死死相逼,女孩从心理上产生了恐惧的心理,难以承受的阴影和伤痕必然会使她选择逃避。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假如我们换种批评方式,这朵美丽的花儿还会凋谢吗?

  珍爱生命,就应该重视教育!为了不让悲剧重演,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吧!(李耀斗,企业干部)

  超市温和处理就不会有此悲剧

  一个家境贫寒而又经不起味道诱惑的13岁女孩在超市偷了10块巧克力,出来时被“嘀嘀”的报警声拦住。谁也没有想到,这“嘀嘀”的报警声不仅拦住了女孩偷窃的脚步,也同时拦住了她的生命进程。女孩的母亲被超市找来了,她斥责打骂了女孩。20分钟后,女孩跳楼自杀。这一跳让所有人震惊,也引起了舆论的巨大波澜。偷巧克力女孩有过错无疑,可是,相比于一个含苞待放的生命,家长的面子、超市的责任、教育的失误,这些说起来重要却往往被人一论而过的东西都显得不足轻重。我们真的该反思,是不是我们这些社会成员欠了这个13岁女孩10块巧克力?

  如果从法律责任上来论,偷巧克力女孩之死,超市和女孩家长都没有直接责任。据看过超市监控视频的警员介绍,女孩偷东西被发现后,超市方并没有打女孩,也没有选择报警,而是把女孩藏匿的10块巧克力等食品拿出来,然后给她母亲打了电话。女孩母亲来到现场后,斥骂了孩子,并当众给了她两个耳光。这也属于一种教育方法,尽管这种教育方法欠妥。随后,女孩离开了。再后,女孩命陨。

  但从道义责任上来论,偷巧克力女孩之死,超市和女孩家长以及更多相关方面都有责任。尤其是超市,如果能够以更温和的方法处理,比如念她是未成年人,只拦下她偷窃的物品,温和地规劝她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连姓名都不问就放她走,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毕竟,13岁的她还是个孩子。在成年人都不断犯错的今天,一个13岁的孩子犯错,老天都会原谅,我们何必如此执拗不容?有人说,这样要求超市,标准太高。也有人说,这样要求超市有违社会秩序。这些人说的没错,只不过是有些冷漠。道德、秩序、生命三者来比,哪一个更重要?

  当然,我们不是说社会教育不重要,也不是说家庭教育没有失误,更不是说社会可以没有公共秩序和法律契约,只是说,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我们的教育方法和处理方法该不该更加温和。这种温和与宽容,透露出善意的爱怜,表达着人文的底色,与法律和契约稍远,却与仁心和温暖更近。当然,选择与否要看公众心态和当事人爱心如何。选择法律和契约也不为过,结果就是责打和惩罚;而选择人文和善意更好,结果就会免此悲剧。尤其是这一选择,面对的是一个13岁的孩子。

  写这些话的时候,内心也有纠结。我不是主张超市可以肆意放任偷窃,也不敢抗拒和违背社会秩序和法律契约精神。我写这些主张宽容的观点,仅仅是因为此次面对的是一个13岁的孩子。我执拗地认为,面对一个13 岁的孩子讨论这件事,唱着高调指责教育失败,或是板着面孔奢谈法律契约,都是言不由衷的冷漠。(孟德夫,媒体评论员)

  还应剖析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

  偷巧克力女孩之死谁有责任的争论之所以成为舆论热点,一是因为一个13岁生命的逝去太没有价值也太过悲惨,二是因为人们的争论难以形成共识。现在许多人把家庭教育失败归结为主要原因,并且这是绝大多数人的观点。但是我认为,争论到这种归结点,仍不能算是全面和准确。那么,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家庭教育失败背后的原因可能更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或许这种家庭教育失败可以被归结为个别的行为主体所为,也就是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指出,这个女孩的家长处事简单,行为粗暴。如果我们这样看问题,那么就成了一个极端的个案,偷巧克力女孩之死谁有责任的讨论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这对于我们今后杜绝此类悲剧的发生益处不大。悲剧的发生如果不能避免,那它对社会和公众的警示作用就应该被放大,所以有必要剖析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

  第一,出事前缺少教育,出事后责打激化是此次悲剧被归结为家庭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可是为什么一些家长会有出事前缺少教育出事后责打激化的行为呢?一是他们认为,法制教育是学校和社会的事,家长可以少做。一旦孩子出了事,他们又认为是孩子丢了他们的脸,而没有认识到未成年孩子的所有过错家长都有直接责任。这就是问题的一个症结。社会必须对家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家长在这些方面有与生俱来的担当和责任。这样才能避免出事前缺少教育出事后责打激化的行为发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偷巧克力女孩之死这样的悲剧发生。只简单地指责家长处事简单行为粗暴,没有太大意义。

  第二,家庭教育中不能缺少生命价值和社会担当的内容。有许多家长在谈及家庭教育的内容时,都天经地义地认为,家庭教育就是生活常识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而对生命价值和社会担当的内容避而不谈。他们认为,这是学校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很多家长认为,自己都说不好,怎能教育孩子。这也是问题的一个症结。(孟蒙,特约评论员)

  要求超市放行有害社会秩序

  偷巧克力女孩之死牵动了无数人的内心情感,当事各方的处置是否合理合法,成了众人的热议话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超市一方当时选择放行就不会有此悲剧发生,看上去很人文也很宽容,但却不是应该提倡的,因为要求超市放行有害社会秩序。

  首先,无论如何,偷窃是当时已经明确发生的事实。超市是商家,既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教育机构。超市控制成本,最核心的手段就是要防盗。发现有人偷窃,依据超市的管理办法和现行法律处理无可厚非。不能因此指责超市方没有宽容心,更不能指责超市方冷漠。尽管主张温和处理的观点在这个女孩死后显得格外仁慈和温暖,也更容易博得公众认可,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不可能以人文和慈爱的口实,肆意放任任何一种盗窃行为,即使放行这个偷巧克力的女孩确实可以免除这一悲剧的发生,也不该大肆提倡这样的宽容。如果放任这样的偷窃行为,那么关于惩戒偷盗的各种法律就会渐渐形同虚设,社会公共秩序将会受到破坏,这是与法治社会建设背道而驰的。偷窃的行为各种各样,促成偷窃行为的原因也各种各样,很多偷窃行为背后都可能存在让人怜悯的动机和理由。如果都以人文和慈善为由,去甄别各种偷窃行为该不该惩戒,那也会削弱法律对个人行为至高无上的约束作用,更是对法治精神的贬损。

  其次,就是对于这个女孩,此次放行也不是应该之举。看上去好像是放行了就不会有跳楼的悲剧发生,其实也不尽然。此次放行了,偷盗行为没有受到惩戒,或许她日后会有更多的偷盗行为发生。愈演愈烈,无论是对她自己还是对社会,都是一种恶的积累,或许会犯些更大的罪行,或许会发生更大的悲剧。这一次跳楼可能避免,但以后呢?这样的放任也是不该提倡的。至于说避免悲剧的发生,当然是所有善良的人都期望的,但不能盲目提倡放任和宽容。其实,这一次也是有多种可能避免悲剧发生的,但却都被忽略。(付潇深,新闻工作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