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观点PK-正文
“反腐球杆”给力高尔夫惨淡经营
//m.auribault.com 2015-12-30 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 更多

  ●评判

  是老百姓的福音

  高耗地、高耗水、高污染的高尔夫球场,十年来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轨道。

  如此触目惊心的增速局面,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撑,没有权贵阶层的一掷千金,怎能维持得下来。据说,打一场高尔夫,光是付给球童的小费,就得几百元。这样的“贵族运动”,又岂是普通的工薪员工所能承受得了的?但高尔夫偏偏就被当成了令一般人不敢问津的所谓“城市名片”。这正常吗?

  换言之,离民众这样远距离的高尔夫,压根儿就不符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国情。从数量上说,它本来就该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从经营上说,它本来就该游走在亏损的边缘。球场老板诉苦,才是正常的,老板若欢天喜地赚大钱,那只能表明民生的无奈和社会的畸形。

  现在,在中央对高尔夫行业严格调控的压力下,在不绝于耳的舆论呼声中,高尔夫球场的客源终于锐减了,老板们终于坐不住要“惨淡经营”了。我们终于看到了高尔夫球场的原形。在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它原来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令人深思的是,如果没有反腐败的高压,如果没有中央的一系列禁令,一个接一个的高尔夫球场仍然可能会“横空出世”。这里面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娄献忠

 ●剖析

  盲目跟风自食其果

  中国的高尔夫球场,走的是贵族路线,以高消费的面目呈现,不但会籍价格动辄上百万,而且每年还得交纳数万会费,权贵阶层一直是消费主力。中央八项规定的深入贯彻,官员进入高档娱乐场所受到严格限制,零容忍反腐败的深度推进,官商勾肩搭背现象明显收敛,迫使“权力人”纷纷退场。加之全球化经济景气指数回升缓慢,为数不少企业面临不小的经济下行压力,“有钱人”财富缩水光顾者减少,高尔夫球场陷入颓势在所难免。

  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原本引进高尔夫项目提升城市品位,很快演变成一场规模空前的高尔夫项目竞赛,各地不顾中央禁令,在短短十多年里上马了几百家高尔夫球场,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打擦边球或顶风违规建设。尽管不少高尔夫项目在地方政府、部门的默许、助推之下成功规避了监管执法,却终究难逃市场经济规律这一关,一个城市动辄数十家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冲动,怎能不催生供过于求、入不敷出的局面?

  还有一个不容小觑的因素是,不少高尔夫球项目往往与高档房地产项目配套建设,旨在拉长周边楼盘价格,以图“一荣俱荣”、“相得益彰”,可库存过剩等多因素导致的楼市低迷,却打碎了投资者的如意算盘,某高尔夫球场业主坦言,周围建着几百栋别墅,价格都在800万元以上,但最近两年有价无市,去年一年才卖出5套,而到球场来打球的很多都是别墅的买家,楼市不振致使高尔夫遇冷,实际上是错误判断市场走势陷入恶性循环。

  有道是,船小好掉头。而数亿元的前期投资、数千万元的年维护费用,注定了这些地产“航母”掉头不易,即使是放下身段走平民路线,短时间内也很难扭转困局。多地高尔夫球场普遍面临进退维谷的尴尬,既是盲目跟风、无序开发的必然产物,也是规划不科学、执法不严明的必然结果,政绩冲动、功利决策的短暂繁荣和一时快感,终究免不了要承受市场法则惩罚的切肤之痛,教训之深刻值得有关各方认真汲取。

  范子军

  ●三言两语

  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少数权贵的游戏,有现在的结果,对国家来说才是好事。

  ——恒源

  这玩意儿跟奢侈品是一样的。控制住腐败自然就淘汰了!——钱海燕

  赚钱的时候咋没有看见报道呢?——孙可可

  这是一项体育运动,不是腐败。亏损是经营问题,新西兰400万人口有300多个球场,经营球场就不是暴利的事情。这种亏损是中国经济问题的一个缩影,就是无暴利不蜂拥。市场被扭曲,只有加大改革力度,而且球场的经营者也不要再投机才会好转。

  ——兴紫衣

  在深圳机场候机的时候,就听两个人在说买房子已经不足以显示身份了,得有高尔夫会员卡。早上打一杆,洗个澡,再去单位上班。

  ——刘美丽

  其实大多数在炒地皮。

  ——王强

  少搞这些洋体育项目,给谁玩?体育是多样性的,适合健身就行。

  ——吴海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1 2 共2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