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净化教材市场需要多方发力
余明辉
//m.auribault.com 2016-12-21 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高校正版教材即便贵,也不能成为盗版教材横行的理由,但高校教材“正版太贵养肥盗版市场”,对正版教材而言,却是一个讽刺和打击,有关部门和个人都需调整思路,与时俱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眼花缭乱的教材市场和多样化的购买方式,一方面使高校大一新生购买教材的开销较大,另一方面由于部分新生在开学后订购教材,书商与出版社对接走的是“添订补”渠道,以至于在开学一两个月后还拿不到教材,新生一头雾水、苦不堪言。为此,不少学生只好到二手书店或复印店购买,培育了盗版、影印或复印教材的市场(12月20日《中国青年报》)。

  首先要申明的是,高校正版教材即便贵,也不能成为盗版教材横行的理由:盗版教材涉嫌侵犯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复制权”和“获得报酬权”,而贵亦有贵的原因,正版图书的成本包括了必要的知识产权、人工等分摊费用,因此,正版的权益不是你想无视就无视的。

  然而,高校教材“正版太贵养肥盗版市场”,却对正版教材是一个讽刺和打击。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三点不能忽视。

  首先,监管不力是主因。大学盗版教材泛滥不是新闻,大学周边复印店等复印教材的太常见了。对此整治效果一直不理想。比如今年3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五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全国40个重点城市严厉打击高校及其周边复印店的盗版复印活动,遏制日益蔓延的校园盗版势头。但风头一过,死灰复燃。打击盗版不力,盗版成本极低甚至没有成本,且有大笔利润可图,盗版自然泛滥。

  其次是教材经营呆板埋祸根。现在大学正版教材基本走的都是书商与出版社对接的“添订补”渠道,教材来得太慢,这与出版社目前订购、印刷、交付等渠道老化和经营效率不高等直接相关。“凑够一件(一箱)才发货”正是“已经开学一两个月了教材还没影儿”的原因。而如今物流、印刷业效率已然今非昔比,不仅发达而且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能力越来越高,复印店都可以“一需求一复印(印刷)”,出版社为何不能与时俱进?另外,“互联网+”时代,教材著作权人可否通过网络平台直接与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交易呢?由纸质教材改网络教材,学生购买版权,既确保了著作权益,又让学生节省不少买教材的时间和花费。

  再次,大学教材市场管理混乱是诱因。如今教材五花八门,多样化是繁荣,也需监管,应该有起码的管制和审批。近日某老师不经任何出版审核就把所谓的教材直接向学生推销,对于类似行为,暂不论是否涉嫌借职权牟利,给调查本身带来难题,相对隐蔽,如果学生不反映,很难监查到,这对教材市场秩序显然是一个扰乱。

  因此,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须对症下药,及时出手,净化相关教材市场;同时,学校、出版社、教材编写者也需要转换脑筋,更新服务和经营思路,与时代接轨,搭“互联网+”快车,让正版教材物有所值并及时到达学生手中。只有这样,正版的大学教材才能赶在盗版之前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让盗版失去市场。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