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行者”六小龄童的传承与坚守
宋晓娜
//m.auribault.com 2016-06-06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2016年6月,六小龄童的首部自传《行者》正式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在书中,六小龄童将孙悟空——这个伴随着他一生的角色所带给他的荣耀与负担娓娓道来。一念一生,六小龄童沉醉于“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纯粹与充实之中,孙悟空与猴戏也成为他宁愿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和再也放不下的情怀。

  “有的人一上台就下不来了”,父亲章宗义一语成谶,不管是早年为了《西游记》苦苦琢磨孙悟空的形象,还是如今为了猴戏的发展到处奔走,六小龄童的生活仿佛再也离不开一个“猴”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行者”既是孙悟空的别号,也是六小龄童一家在猴戏的发展上、在“西天取经”的漫漫长路上不断前行的真实写照。

  传承与坚守,是六小龄童对于传统经典的态度,也是他对未来猴戏发展的描画与憧憬。

  因为对正统的坚守,六小龄童一次次地表达着对恶搞《西游记》、随意添加孙悟空爱情戏的批判与不满。当《西游记》的原旨被一次次亵渎、《西游记》作品改编的娱乐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故事情节越来越荒诞,六小龄童就像一个“爱子心切”的父亲一般,到处宣讲着、呼号着,努力的保护着“心中至爱”的纯真与本性。

  有人说他固执,有人批他自大,有人反击他说“不是只有86版《西游记》才是正统”,其实,六小龄童从来没有想过将自己出演的86版《西游记》奉为经典,他从不反对对《西游记》的合理演绎,他只是呼吁,对《西游记》的改编应在尊重经典的基础上,多一些虔诚、多一些慎重,少一些任意妄为。

  在娱乐文化兴起,传统文化失意的今天,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和猴戏也难掩孤寂与失落。后继无人,是六小龄童和他的猴戏所面临的困境;传承,是六小龄童的焦虑,也是他的期望所在。为了传承,他奔走各地,播撒爱的种子,他相信,总有一天,这一粒粒的种子会渐渐开出花朵,点缀于人间大地。

  孙悟空,是六小龄童用一生的时间去塑造、去感知的角色。因为孙悟空,他被推上神坛,受人敬仰;也因为孙悟空,他不得不放弃了生活的千万种可能性。六小龄童,这个名副其实的“猴痴”,他活在孙悟空的光环与阴影里,扛起了捍卫孙悟空形象、传承猴戏经典的旗帜,他消费着过往的荣耀,只是为了在这喧嚣的时代,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网络让“发声”好像变得越来越容易,“网红”们一次次用哗众取宠的语言喧嚣着自己的声音,但在这样的嘈杂与混乱中,像六小龄童这样正统的老艺术家们又该怎样发出自己的声音呢?

  在一切都可以被解构、一切都可以被重塑的今天,六小龄童的传承与坚守之路走得越来越艰难。“生命不息,行走不止”,是他的宣言,也是他的承诺。六小龄童,不愧为一个真正的“行者”。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