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不要让非遗失传一语成谶
路中林
//m.auribault.com 2016-04-01 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3月30日,在文化部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表示,从今年开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补助提高至2万元。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指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认定,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传承人。国家拨付的补助并非“生活费”,而是用以开展传承活动的专项经费。虽然经费较2011年的1万元翻了一倍,但如果考虑到传承活动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内容,这笔补助经费就分外紧张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补助经费每隔几年便上调一次,既反映出国家的重视,也从侧面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正日趋严峻。

  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相当丰富,主要分为“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和“传统医药”等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今天的困境,一言以蔽之,是由于它们逐渐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和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娱乐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等传统艺术品的受众越来越小,这虽然是市场淘汰机制在起作用,不过,倘若坐视民间技艺中凝结的民族智慧就此流失,那么我们的损失可能就太大。不少人认为,传统工艺的失势与传承人推崇“口耳相传”的传授方式有关,甚至引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俚语作为佐证。殊不知,师傅和弟子之间残酷的竞争关系,正是市场空间逐渐萎缩的反映。重新发现和开辟市场是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有效方式,各种保护和开发措施最终都将以此为旨归。

  捕捉市场最新动向,让传统手工艺走出阴霾、重获生机的例子有很多。如东莞有名的高?丁鞍?谐Α保?即从谇迥??两褚延?00多年历史,以外形“短而粗”、风味独特而闻名,不过,在现代工业生产的廉价肉肠冲击下,矮仔肠销路一度陷入危局。但高?丁鞍?谐Α钡谒拇??腥寺莱逆吭诖?写?彻ひ盏幕?∩希?プ∠执?说南?哑?茫?诶俺χ刑砑佑谢?滩琛⒐?吹取奥躺?弊袅希?⒒??捎孟执?桃涤??J浇?型乒悖?乇鹗窃诙?肝牟┗嵘系牧料啵???舜笈??颜摺8?丁鞍?谐Α蹦??重生,此种模式却未必普遍适用,如同泥人、竹雕、纸灯、杂技等,它们的传统表现手法正是其独特魅力所在,因时而变非但不能促其重生,反而可能加速其消亡。既然“传统”与“资本”两相结合存在困难,不少地方政府和传承人只能退而求其次,即主要通过政府补助的形式。一方面在传承人健在的前提下,以视频等手段保存影像,供后人研究,另一方面开展各类“研培计划”。如今年2月文化部印发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2016-2020)》,要求遴选50-60所高校和20-30所创意企业,实现2万人规模的培训任务,为老手艺人找继承人,抢救文化。

  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艰难与紧迫超乎我们想象。绝大多数传承人都已年届半百,而资料的整理更颇费时日,难以速成。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已有250位去世,这意味着,也许在我们全未觉察之际,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可能永远消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恐将失传并非空穴来风,若不加大保护力度、加快抢救步伐,难免一语成谶。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