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6年3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校女生节来临,各大高校挂起横幅,而一些言辞露骨的条幅引起网友争议。女生节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山东大学发起,后发展于中国各高校,最初,该节日是一个关爱女生、展现高校女生风采的节日。但近几年,中国各大高校出现了大批由男学生写给女学生的横幅,意在赞扬,实为性骚扰。(3月7日 凤凰网)
近些年来,“3·8”国际妇女劳动节前的一天,被不少人约定俗成为女生节而流行起来。庆祝女生节已经成为不少高校的学子凭空找乐子的一个人造节。从拉横幅到聚餐派对,从奉为天使女神到如今的各种觊觎,女生节里真的好不热闹。然而,热闹喧嚣之余,不少女生节的横幅,早已脱离了庆祝、祝福的方向,变异为大男子主义的宣泄。
从那些悬挂满校园的横幅里就可见一斑。什么“今晚许我啪啪,机三女神么么哒”,“春风十里,不如睡你”“女生们,只想送你一套祖传染色体”等等,每一条横幅里面,不再传达的是对女生的理解和尊重,而是把男生自己摆在了横幅的中心位置,把女生作为男生的陪衬和一种外在宣泄的工具,不是在庆祝女生节,实则是借女生节楔入男子主义的尖钉。
这么些年来,妇女地位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就业、教育、从政等多个方面都有不俗的成就。然而,女性仍然在不同方面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歧视,有的如一堵黑墙,有的如一扇玻璃门,都从不同程度上阻碍着女性权益的维护。
尤其是女性在就业方面的歧视程度尤甚。如已婚已育女性就业才会有优势,那些未婚育的女性,只有艳羡已婚女性的份。如若要就业,要有良好的职位,有的就得签署一定年限内不得婚育的合同。这是何等的不平等?
回过头来,再审视这些高校校园里的青春故事。仍然难以逃离以男性主义中心的自我优越感来。女性在女生节里,完全成为男性的一种陪衬,一种外在宣泄的工具。虽然这些横幅口号有自娱自乐、博取眼球的夸张性,但仍然在不知不觉中,书写着男生的不可撼动性。
最近,一些媒体不断报道,中国未来几年将产生3300多万的剩男。媒体报道这则新闻背后,实则是重男轻女的恶果。如今再次强调剩男问题,仍然也只是考虑的是男性的权益,而没有为女性的权益做进一步的考量。
学校是传播知识、传播理论、弘扬道德的重要阵地,要比社会其他地方要重要的多。在高校这样一个比较纯净的地方,也开始流行起男性主义的大旗,即便是在女生节来临时,也借风招摇,着实让人感动担忧。
贯彻男女平等的历史已有数十年,但相关的进程仍然路阻且长。提升女性权益,倘若不从高校这样理性的场所开始和坚持,对于治理社会上歧视女性的相关现象,又会有怎样的斗争力量呢?
正如诗人舒婷在她的《致橡树》里写的那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是的。如果你爱她,就让她做你身边的那株木棉,深深扎根在与你相邻的土地里。从学校里生发和壮大的尊重女性的氛围,才会进一步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这一点,高校学子们,责无旁贷。而法治制度的健全,也才是女性权益得到保护和捍卫所需要的真正的土壤。
中青报:“短裙门”的不妥在于让孩子成为木偶2008-12-25 |
中青报:“短裙门”的不妥在于让孩子成为木偶2008-12-25 |
西安晚报:“泛滥”2009-04-28 |
熊丙奇:从副市长骑车送女看“二代”教育2012-06-06 |
人民日报:坚决遏制形式主义苗头2014-05-06 |
论教育实践活动不能走形变样2014-05-20 |
吕怡然:“子帅以正,孰敢不正”2014-08-19 |
张西流:“借200万尽孝”透支的不仅是青春2015-08-05 |
周少来:奸商不能代表山东人2015-10-09 |
云飞扬:《九层妖塔》:给你另一种想象2015-10-1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