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秀“下限”,难免被“下线”
刘振
//m.auribault.com 2016-01-27 来源: 安徽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日,五部火爆网剧因被举报被管理部门同时责令下线,引发热议。五部网剧分别是《太子妃升职记》《盗墓笔记》《暗黑者》《探灵档案》和《心理罪》,被下线的理由是这些作品存在血腥暴力、色情粗俗、封建迷信等问题,其中两部将永久停播。与此同时,《芈月传》导演郑晓龙发声:“网剧、电视剧应审查一致。 ”

  正值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高速增长期,网剧呈井喷之势。数据显示,仅2015年前9个月,上线网剧就有247部,共计3334集,网剧点播量也持续攀升,热门网剧动辄上亿次的点播量令人咂舌。有人气,就有资本追捧,各视频网站和影视公司正在加大对网剧的布局;有资本,就不愁没人跟风,很快就有知名编剧放言“电视剧不好玩了,跟网剧玩耍去也”。

  网剧玩的是什么?内容多元化、有想象力、接地气,播出方式灵活、互动性强,契合年轻网友的观剧心态,用粉丝的话说就是“认真地搞笑”“神,但完全不装”。但大多数人恐怕也得承认,短期内爆发式增长的网剧中能称得上质量上乘的只是少数。与此对应,很多网剧吸引观众的一大“法宝”就是打擦边球、秀“下限”。从创作层面说,创作者放低姿态,去了解观众的所想所喜所乐,并没有错,但如果将放低姿态等同于迎合低俗、阴暗,则失去了文化产品的核心品质。说起来,这是老问题,在传统影视行业中也存在,但在更加“自由”的网剧中被进一步放大了:打着“草根”旗号粗制滥造,人物胡乱“穿越”,造型越“雷”越好,似乎不如此就不具“颠覆”意义;一切以娱乐、刺激为上,自贬自嘲也好,硬胳肢别人也好,以槽点换笑点,以“毒性”换点播量;尺度越来越大,暴力深度“挖潜”,恐怖悬疑到令人匪夷所思。这些都突破了人性和道德的下限。

  网剧要不要审查监管?答案是肯定的。欧美日韩等文化娱乐发达国家都有一套管理审核制度。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是影视产业繁荣的基础,立法立规对内容和价值导向把关则是产业健康良性发展的保障。网友总是抱怨管理部门管得太严太死,此次五部网剧同时被责令下线,就有网友吐槽。但换个角度看,目前对网剧的管理恰恰不是太严太死,而是太宽松。眼下网剧主要由平台自查自审,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想博眼球挣流量,说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这一点,其实很多人心里也清楚。与其几部剧被下线就条件反射似的抱怨管理,不如反思网剧本身是否因为过度娱乐化、商业化而淡化了内容质量和文化价值。

  一味秀 “下限”,网友也有不买账的时候,热播剧被举报便是明证;总是追市场,市场也有人心向背,“抗日神剧”被唾弃正是前车之鉴,热衷秀“下限”者免不了被“下线”。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透露出一个信号,无论创作方还是播出平台,在将网剧作为产品经营的同时,必须肩负起文化产品传播的社会责任。去年底,各大视频网站、影视公司争先恐后发布2016年网剧资源,其中不少立项与此次被下线网剧题材重合,《太子妃升职记》的爆红也在短时间内催生很多跟风之作。在政策调整和市场信号的作用下,网剧市场将逐步发生变化。审查制度的规范化是网剧的“成人礼”,经历成长期的疼痛,网剧市场方能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成熟期。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