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李小佳:驱动阅读战略,先把阅读当“生活”
//m.auribault.com 2015-11-19 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日,韩国为了弘扬读书文化鼓励国民读书,在首尔开展了鼓励读书活动,给持书前来的市民免费赠送咖啡和书签。韩国还把全民阅读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颁布了《读书文化振兴法》,每五年制定一份读书文化振兴基本计划。这则报道引发了公众对于我国阅读现状的反思,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主张也再度被提出。

  在我国,将全民阅读与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相联系,主张将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的说法早在2009年就曾被提出。当时有观点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不是取决于它的物质力量,而是取决于它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人口数量,而是取决于它的阅读力量。此后将阅读作为国家战略的提法陆续有之。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关于全民阅读。如今全民阅读已经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书香社会”,这说明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甚至已经上升至国家层面。

  要真正让阅读具有全民性、国家战略性的特质,至少有几个基础性的环节需要突破:

  首先,读什么?我国是一个书籍出版大国。据官方数据,我国每年出版图书超过45万种,超过美国一倍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出版大国。但真正的好书、有营养的书、经典的书多不多,还是值得打上一个问号。从前一阶段的“厚黑学”畅销,到近些年烹饪、美妆、养生、心灵鸡汤等读物的风行,都与真正意义上全民阅读所期望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质量有相当大的差距。而出版质量又不单单与读者的趣味、出版发行机制有关,还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有关。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文化工作者作为书籍最重要的一支创作力量,也应当在提高图书质量方面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其次,怎么读?近些年随着互联网阅读的兴起,关于电子阅读与纸质书籍阅读的讨论甚至争论也非常多。如果倡导全民阅读,互联网阅读算不算阅读、碎片化阅读算不算阅读、电子阅读算不算阅读,这些问题在互联网的年代恐怕都是绕不过去的。应该说,以阅读方式来划分是否阅读,不如将阅读与获取信息做一个区分。如果只是刷刷微博、发发跟帖,在网上浏览一些资讯,是达不到真正阅读的效果的。但如果一本电子书籍,其内容丰富、格调较高,也应该是阅读。此外,读书还讲方法。一些经典书籍未必人人读得懂,要克服晦涩难懂让人望而却步的问题,可以在读经典之前读一些解读类的书籍。当然,在读书方法方面如果有更多的互动交流平台,对于怎么读也是大有裨益的。

  再次,要在人们内心真正建构起阅读的兴趣和价值。阅读的需求是内生的,要让人们从阅读中感受到乐趣,感受到甘之如饴的喜悦感。现在阅读的机制和平台很多,读书小组、读书节、读书表彰活动此起彼伏,但有些工作性太强、外在性太强,如此一来,阅读就更像是要完成一项工作,而难以真正深入到人心。要通过一些机制,例如通过社会的倡导、政府官员的示范、文化名人的分享等,让阅读把人的生活和民族未来之间的联系真正建构起来,这样人们就会越来越喜爱阅读,从而更加自觉地阅读,也会更加自觉地把阅读与国家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

  把阅读作为国家战略,是一个好的主张。但一个基础性的前提,是先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让人们愿意亲近阅读、喜欢阅读。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