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校园贷依然猖狂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依法打击整治不力,另一方面是正规的校园贷款金融服务缺位,让非法的校园贷钻了空子
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曾在今年6月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到,从事校园网贷业务的网贷机构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业务标的,根据自身存量业务情况,制定明确的退出整改计划。但记者调查发现,6月之后,仍然有不少大学生卷入借贷风波。目前不少网贷APP的大门仍然向大学生敞开(《新京报》9月19日)。
禁止网贷机构从事“校园贷”禁令发出后,“校园网贷”并未绝迹。据调查,在校学生从分期乐、爱又米、趣店等平台仍然可以轻松拿到贷款额度,并且实名认证后仍然迅速可以到账。同时,目前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借贷的APP仍多,部分网贷利率和隐藏的手续费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有的年化利率远超36%红线,个别平台的月利率高达5.83%,年化利率高达近70%.面对这样的“校园网贷”乱象和让人咋舌的高利率,让人难免心生担忧和焦虑。如果这些贷款是学生的短期良性消费之需还好,如果因此诱发学生赌球、赌博、超前消费挥霍等,学生难免会陷入多头借贷和“高利贷”的悲剧,后果不堪设想。
禁令之下,校园网贷仍然大行其道,个中原因让人深思。校园网贷之所以“有禁不止”,首要的原因是有市场需求。校园网贷之所以流行和禁不住,最关键的是因为学生有贷款需求,这中间既有个别学生确实因暂时捉襟见肘而不得已申请贷款,也有一些为图新鲜和超前挥霍甚至是为满足不当利益需求的恶性无序借贷,甚至有为网络赌博和网游等不良行为支付成本。其次是目前校园正规金融服务不到位。目前之所以校园网贷“旁门”大开,关键就在于正规的金融服务和面向在校生的小额金融贷款不到位。缺乏银行“正规军”的支撑,网贷“旁门”自然打开。
校园网贷“有禁不止”,背后原因不复杂,但如不尽快遏制,后果堪忧。当务之急是要多措并举,综合施治。一方面,有关部门应从让“禁令”带“电”的角度,开展专项综合治理,开展一场科学的非法校园网贷剿灭战。教育部门要从加强金融法律知识宣传、高校学生消费行为养成、科学理财观念等角度出发,教育引导在校生树立科学的金融理财意识和理性消费观念,对校园网贷树立警觉意识,从根本上决绝不法校园网贷。另一方面,银监、金融、工信、工商、公安等职能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对违法校园网贷进行追溯式打击整治,从个案和校园非法网贷顺藤摸瓜从严打击,该处罚的处罚,该整改的整改,该追责的追责,用严厉的打击治理和问责杜绝非法校园网贷的肆虐滋生和为非作歹。
更关键的一点是,还要从源头矫偏的角度出发,为高校学生提供细致、人性、到位的正规金融服务,正规金融部门可以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针对在校生开展小额贷款服务,用及时、便捷、正规、合法的金融服务,弥补校园需求市场空缺。这是源头预防不良校园网贷的科学应对之策。
张贵峰:禁止打伞属于因噎废食2014-09-15 |
司马童:录取“大礼包”上了啥样“第一课”2015-08-07 |
禁外卖入校是什么思维2015-11-25 |
江曾培:草坪应改封闭为开放2015-12-17 |
陶短房:奥巴马控枪,“雨过地皮湿”而已2016-01-07 |
留美学生凌虐同胞,是自由太多惹的祸?2016-02-19 |
高中生用手机被劝退,老师一样么?2016-03-29 |
高校“限客”应该寻求最大公约数2016-04-13 |
“可开车禁骑车”莫非是“特供道路”2016-08-25 |
参观名校不能只“到此一游”2017-08-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