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且把零花钱当作教子工具
连海平
//m.auribault.com 2017-01-20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2017年春节即将来临,又到孩子们收压岁钱、新年利是的旺季。作为家长,你知道你的孩子一个春节收多少钱吗?一年又要花多少钱吗?相信不是每一位家长都了然于心。别人家的孩子呢?据广州市消委会日前公布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广州中学生月均消费支出294元,近九成中学生可自主支配手里的钱;家长花在每位中学生子女身上的平均年支出总额达16103元……

  城市生活成本高,养个孩子不容易,衣食住行哪一项不要钱,教育娱乐哪一样不贵?孩子一天天长大,花费一天天在涨,年均花16000多元在中学生子女身上也很正常。不正常的是一些中学生的消费观。普遍存在的有超前消费、人情消费、攀比消费等——买东西就要买最好的,一步到位;今天你请我肯德基,明天我请麦当劳;你有名牌运动鞋,我要名牌手表,总之就是不能输给同学。个别还存在炫耀性消费——家里不差钱,服装、电脑、手机、学习用品全是顶级配置,且紧随潮流。中学生几乎都是“伸手族”,家里经济条件许可还好,要是父母负担不起,因此发生摩擦,闹得双方都不愉快。

  中学生消费观跑偏,父母至少有一半责任。一些父母在孩子眼中就是“无限责任公司”,在他们的字典里找不到“拒绝”这个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多少就给多少,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不能“亏待”孩子。这种情结在“洗脚上田一代”或二代身上表现尤为强烈,他们往往秉持这种理念:自己穷怕了,不能再让孩子吃苦了。父母的爱有许多方式表达,溺爱可能是副作用最大的那一种。不加拒绝的给钱,对孩子是爱还是害,有待时间验证。万一孩子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踏入社会后个人能力又跟不上,父母溺爱就可能害苦孩子。

  别人父母又是如何给孩子零花钱的?以美国父母为例,大多数美国父母认为,如果没有付出,小孩子不应该得到金钱。有些教育专家甚至不赞同叫“零用钱”,而称之为“报酬”,或者“工作支付”。因此,很多美国孩子都是通过干家务活获得零用钱的。连奥马巴的两个女儿也一样,必须帮助做家务才能领到每周1美元的零用钱,家务包括布置餐桌,清洗碗盘,打扫自己的房间和衣柜等。

  走过了物质贫乏时代,中国父母也要学会利用零用钱对孩子进行劳动观、消费观、财富观教育,让孩子明白“按劳取酬”“财不苟得”的道理,并学会精打细算,量入为出。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