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多读经典才能博雅
龚鹏程
//m.auribault.com 2016-09-07 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 更多

  “王财贵式读经”最近引起了很多批评,我想可能更多是方法上的问题,实际上,过于强调背诵,不仅是读经中出现的问题,正规教育体系中,也有同样的问题。至于说少儿读经是否应当,我想这应该不是问题。

  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国家的教育,不是从经典开始呢?我们的孩子读孔孟老庄,西方的孩子不也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读起吗?不读这些,还能读什么呢?

  今天许多人对读经持有否定的态度,可能和“五四”时期那个狂飙突进的时代有关,当时试图用文化救国的知识分子们,在对传统的失望之下,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完全否定传统。但我们要明白,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他们有他们不得已的理由。但时代不同了,社会环境也不同了,我们对待传统,不应该再出现那种过分极端的态度。

  所以,读经不该再成为一个问题,当然,读经的方法可以探索,在目前来说,有的强调背诵,有的强调理解,各种观点至今的偏差可以商榷、磨合,在实践中改进,但不该全盘否定。就以王财贵的事情来说,强调背诵其实也有客观的原因,那时候阅读经典的人本来就不多,多数人从未读过,想要讲解,谁来讲呢?师资何来?现在我们可以说应该重视讲解,但实际上,尽管比二十年前改善了很多,但师资依旧不够。所以我一直主张,相关的学者、大学教授应该多做一点这方面的事情,培训民间的读经者,培训出更多能够讲解经典的教师。

  反对读经的人,常常会认为经典是过去时代的产物,和今天的生活有距离,所以不必读。我认为这个理由其实并不成立,小孩子确实处在建立价值观的阶段,但价值观怎么建立的?无非就是从经典中建立,总不能凭空产生一个自己的价值观。那么,传统的经典能不能建立现代的价值观呢?还是打个比方,西方人读苏格拉底,读柏拉图,那是一个什么时代呢?奴隶制时代,社会中五分之四的人是奴隶,社会等级的森严,比中国古代更加可怕,但西方现代的小孩子读这些书,也不见得就养成奴隶制的思想了。

  也有人认为,小孩子缺乏判断力,容易受影响,好的尚可,坏的影响就很麻烦。这样的担忧,有一个前提,即传统经典大部分是现代不适用的,所以孩子学了无益。我不赞同这样的看法。佛陀认为人生皆苦,叔本华的人生观也是悲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一个人读了这些就一定悲观。经典本身是不同时代的人们理解、讨论人生、社会的一些代表性思路,了解前人的思路,有助于后人更快地更好地展开自己的探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否则,连前人做过什么都不了解,何谈更进一步。

  现代人常说通识教育,其实阅读经典,恰恰就是通识教育。近代以来,功利主义教育流行。到了上个世纪中叶,通识教育开始回归,人们再一次重视经典的阅读,希望从经典中获取营养,得到知识、人格、精神、价值等多方面的熏陶,养成见识通达、品位博雅的现代人,而不仅仅是劳动、赚钱的工具。所以,读经典和现代教育并不相悖,反而相符。如果我们不读经典,既不读中国的经典,也不读外国的经典,那还有什么可读的呢?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