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光盘行动”要从娃娃抓起
付小为
//m.auribault.com 2016-07-11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日前,北京市教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改善校园供给杜绝在校就餐浪费的通知》,要求全市中小学改善校园餐饮供给,杜绝学生在校就餐浪费。

  针对校外供餐“盒饭”和自办食堂营养“套餐”浪费较为突出的问题,教育部门敦促各校进一步改进供餐方式,可采取二次分餐,提供半份菜、小份饭、自助餐等多选项,让学生按需取餐,防止因学生年龄、体质等个体差异造成的就餐浪费。

  社会发展到今天,无论是食品的供给能力还是丰沛程度都有了极大地提高,特别在城市,这样的感受就更为明显了。许多地区早已脱离了以粮食量确保体质的阶段,与之相应的观念也基本深入到了家庭生活。之所以特别提出校园餐饮供给的问题,在于均衡摄取的观念“入校”发生了阻滞。

  当前,无论是校外盒饭还是校内套餐,最多的考量是能不能吃饱,这意味着首先得让高年级的“易饥”人群不饿。方案只有一套,就高不就低,浪费也就成了必然。这个过程中,更不用说对饮食合理性的兼顾了。

  这种快餐供给式的方式和思维,打从开始就放弃了“节约”。一来这是我们长期餐桌浪费的饮食大环境所致,二来它还引申出了一系列问题。

  对低幼年级学生供大于求的饮食供给,吃不完是浪费,吃完了或者尽量吃完又会造成过度进食体质虚胖。浪费的餐食进而成为厨余,作为生活垃圾的重要部分,普通人不便处理,系统性处理起来成本也相当高。而厨余数量愈是庞大,也愈容易流散到地下作坊,许多最后“回锅”到餐桌的地沟油,就是对庞大厨余的“再造”。

  放大而言,问题牵扯到餐饮界乃至国内餐桌文化的通病,一时没法解开。但实事求是地联系到近年来我们为此所作的努力,无论是倡导打包文化,发起“光盘行动”,不把眼睛只盯在尚未解决的那部分,必须承认,相较以往,同样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

  怎样将社会性的努力推向学校,北京市教委给出了一个相对清晰的方案。这个方案的具体进展情形,不仅关系到庞大中小学学生群体,从饮食搭配均衡度到餐食浪费多寡情况的改善,更关系到孩子们的自身饮食习惯的塑造。这也就决定了餐桌文化走向的未来。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