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追求考研率是功利办学思想的反映
杜建锋
//m.auribault.com 2016-06-21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在那些高考失利、心有不甘的学霸们摩拳擦掌准备读研“翻身”时,那些本科出身普通高校、如今在名校读研的“人生赢家”们,却屡屡暴露自己的短板。他们学习踏实,有着传奇般考研逆袭的经历,却时常躲不过“出身”带来的尴尬,竞争不过那些本科来自名校的同学。于是,这些骄傲的学霸到了名校却被动变成了“无知宝宝”:不懂的专业名词、没见过的专业设备、不熟悉的名师……种种原因也让他们开始思考,自己为何与同学有了差距。(6月20日《中国青年报》)

  不言而喻,普通高校与名校的差距是全面的,师资、文化底蕴、生源等等,因此,众多普通高校的学生把考研作为自己的首选目标,一方面实现就读名校的梦想,另一方面给自己工作就业增强竞争力,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这样做并无不妥。但是,普通高校由此把考研视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把考研率作为自己追求的重要目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功利办学思想的一种反映。

  所谓名校大多顶着“985”“211”的光环,在特殊的国情背景下,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必要的调控和布局,集中建设一批一流大学和学科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方法,这样做积极作用十分明显,可其带来的负作用也不容回避。例如大量资金流向“985”“211”高校,占用了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导致了社会上名校情结愈加严重,招聘时非“985”的学生不要,考公务员时非“211”高校学生不录等等,这对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是一种不公平,导致其出路越来越窄,相对而言,考研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这或许可以称之为普通高校把考研率作为自己追求的现实因素。

  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相比,提高考研率无疑是既快捷又省力的方法,毕竟办出特色、办出质量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优秀的师资,需要科研的突破,而这些在现有体制下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许多普通高校的办学动力并不是很充分,这是考研率为普通高校看重的内在因素。

  学生为考研,学校为考研,在考研率成为重要追求的情形下,普通高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必受到冲击,科研让位于考研,实验让位于专业复习……再加上学科课程要求低,师资力量不足等因素,致使普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尽如人意。在功利办学思想的指导下,一些普通高校逐渐迷失了办学方向。

  从学校自身来看,普通高校毕业生要产生比较强的竞争力,当然需要高校本身“搞好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同等层次上做到一流”。从社会层面来看,应当进一步消除高校分为三六九等身份标签,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平等竞争,消除人为制造的教育歧视与教育焦虑。

  从普通高校骄傲的学霸到了名校却被动变成了“无知宝宝”,看似是个人身份的转换,其实只是大学身份固化、办学思想功利思想的折射。作为个人,可以通过努力来缩小差距,作为学校是需要改变的却是办学思想,作为社会需要的是为所有高校提供平等竞争舞台。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