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既需要高校教师的“自我救赎”,也离不开教学评价机制的转变。
如今在大学课堂上,课本上的知识点通过网络搜索就可略知一二,“蜻蜓点水”式教学远不能解渴,需老师深谙教学之道。有同学发现,某些教师同一课程几年不更新课件,甚至不同年级同科目课件不作区分。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周围大学教师认真备课的受访者不到五成,仅32.9%的受访者认为大学好课多。(《中国青年报》6月17日)
当下的“95后”大学生作为“数字原生代”,“互联网+”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新一代大学生成长于信息化环境下,对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参与性、互动性有了更直接也更强烈的利益诉求;那种照本宣科、自说自话的教育方式,不可避免会遭遇大学生“用脚投票”。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各种挑战,大学的课堂教学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始终与时俱进,高校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价值、赢得尊重”。在大学校园里,一些课堂频繁遭遇学生翘课、留在教室里的同学也心有旁骛,一些课堂却人满为患、叫好又叫座。那么,一门“好课”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急剧的社会变迁,对观念重塑和知识更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那种同一课程几年不更换课件的做法说轻一点是偷懒,说重一些就是对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敬畏、对学生缺乏基本的尊重。一些秉承“课比天大”的老教授、老教师,往往在备课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即使不使用课件,他们依然可以用扎实的“内功”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除了教学内容“解渴”以外,教学方式的“亲民”同样不可忽视。教育的本义,在于师生在权利平等、地位均等的基础上,在良性互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换言之,师生关系不应该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应该互为主体性;师生关系不是一个单向的静态概念,而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只有在师生互动上多花些心思、多下些功夫,课堂教育才会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指挥棒下,一些高校教师没有将足够的精力花在教书育人上,他们忙着做项目、接课题、发论文,却忽略了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这样的本末倒置,需要进行纠偏。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既需要高校教师的“自我救赎”,也离不开教学评价机制的转变。只有激励高校教师将更多时间用在教书育人上,对“讲课好”的老师给予更多的肯定与认同,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备课不认真、大学好课不多的尴尬现实。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课堂教学既需要“紧箍咒”,也需要让高校教师“轻装上阵”。一方面,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良心活”,也是一个技术活,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上多一些转型和创新;另一方面,高校也要转变“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机制,给予那些讲课好、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更多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慰藉,让高校涌现出更多的“好课”。
尊重和回应学生的利益诉求,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高校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上多一些付出,才能收获学生的掌声。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熊丙奇:虚伪的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可怕2014-04-22 |
王中苏:疏通服务群众的“中梗阻”2014-04-23 |
新华每日电讯: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2014-06-19 |
李 斌:尊重选择,为高考“指挥棒”纠偏2014-09-10 |
徐立凡:央企薪酬改革未到收官时2014-11-21 |
经济日报:文化产业发展要重视道德调节2015-04-14 |
冯海宁:每个“憋屈”企业家都来“点菜”2015-05-19 |
张海英:从端菜到点菜,重构简政放权2015-05-19 |
大学为何好课寥寥?2016-05-17 |
改革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2016-06-0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