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土豪新生奖学金应公开来源
燕农
//m.auribault.com 2016-06-2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日前,暨南大学召开2016年招生新闻发布会,今年暨南大学面向新生设立了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四个层次奖学金,分别从10万元到1万元不等。其中,奖学金10万元为特等奖,奖励对象为高考文化总成绩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名第一至第十名的考生,较之去年提高了1.5倍,被称为史上最土豪奖学金。

  新生奖学金“暴涨”已成为今年高考招生前的一种景象。在广东,除了暨南大学开出了“最土豪奖学金”,华南农业大学开出的新生奖学金标准是,各省份文科排位前100名、理科排位前500名的考生,报考该校给予奖励8万元;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则对超过一本线30分的报考考生奖励20万元……遍查各地名校,开出高额奖学金吸引优秀生源的不在少数,早在2010年,北大清华就推出了优秀新生奖学金,最高奖励5万元。

  以高额新生奖学金吸引优秀生源,是一种惯例。在每年的高考季节,都会曝出优秀考生被国外知名大学录取的新闻,而新闻中最耀眼的两个亮点,一个是招录大学的国际知名度,一个就是提供奖学金的数额。随着国际上知名大学建设的齐头并进,在办学理念、培养质量之外,对优秀生源提供高额奖学金被视为争夺生源的一大法宝。而我们在经历了高等教育的规模化扩张之后,经过质量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批大学将会缩小质量差距,并且由于生源数量的下降,未来同水平段大学之间的生源竞争,恐怕也跳不出奖学金的比拼。

  然而,我们的绝大部分高校与国外一些知名大学有所不同。国外的一些知名大学,多是民办性质,其办学资金来源于校友捐赠、企业赞助、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非财政投资渠道,学校董事会在筹措资金的同时,也就有了对资金使用方向的决策权,所以,其提供的奖学金无论如何巨额,都没有被曝出违规。而我们的绝大部分高校,其办学资金与各种资源,多来源于财政拨款与政策性扶持,所以,去年教育部颁布了高招工作的26个“不得”禁令,其中包括不得以“新生高额奖学金”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今年教育部又重申了这26条禁令。

  从较为宽泛的范围看,优质生源也是高校资源的一部分,以财政拨款的资金来培厚与增值高校的有形与无形资源,并无不妥。但问题在于,财政拨款所追求的旨归之一,即为普惠性与公平性,也就是说,财政投资于高校,原本是按照生均培养成本要惠及所有师生的。当一小部分学生获取的奖金过高,显然就会侵犯到其他学生的利益。这当是教育部颁布不得以“新生高额奖学金”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禁令的初衷之一。

  其实,目前国内一些较高水平的大学,其办学经费来源已不再单一,企业等社会组织在高校设立奖学金的比比皆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收入亦逐渐提高。如果大学以财政拨款之外的资金,尤其是企业专项赞助的资金设立新生奖学金,也未尝不可。只是,为了新生奖学金的正当性,既需要大学提升社会筹资的能力,也需要公开新生奖学金的资金来源。事实上,这也是高校信息公开的必然要求。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