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地处南通的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江苏工院”)斥资1200多万元购买空客A320,用以“集成化”地改善航空类专业的实训条件,飞机一落地,立刻引来众多的关注与争议。(中国青年报5月30日报道)
笔者粗略梳理一下这几天的争议观点,可谓众说纷纭、毁誉参半。为此,已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该校王毅院长不得不谨慎回应社会关切。从其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回答来看,比较棘手的质疑主要集中于“一所高职学校有没有必要花巨资买飞机、买飞机是不是在不负责任地糟踏纳税人的钱”。
王院长回应了各方的关切。其一,花1200多万元买此飞机,并非学院唯一的一次“大手笔”,近期该院在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上的花费也超过千万元。其二,买飞机、建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花的是学校在整个内涵建设当中统筹安排的钱,和国家专项拨款没有关系。其三,尽管此次买飞机1200多万元全由学校负担,暂无企业参与“共建”,但以后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会有收益。其四,这架飞机已服役近20年,到南通后即停飞,且采用国际严格的招投标程序。
从王院长的回应来看,采购此大型机器,之前有充分调研,投标程序又严格规范,飞机买后又有充分的使用。所以,使得回应之后,从现有舆情看,争议几乎演变成了挺学校的声音。
此次购买飞机风波,放在国家鼓励高校自主办学的大环境下,笔者不免为王院长们感到不平和悲哀:高校落实“办学自主”任重道远;一所985高校一年的财政预算可以超四五十亿元,而一所高职学校花个上千万元就成了关注的焦点,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仍然存在偏见。
其实,我们讨论的焦点不应局限于要不要买飞机,而应是买了以后怎么用?如果确实需要,即使是国家专项,即使是比1200多万元还多,也要舍得花、坚持花;而如果根本就用不着买,即使是12万元,即使是学校的钱,也不应乱花、不能乱花。
显然,江苏工院的这架飞机不存在买与不买的问题,以超前的眼光在南通空港产业园内建设集“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产品研发、科技服务”等为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的航空实训基地,这已是最好的规划、最充分的理由。
眼下,飞机已经买了,再多关于买与不买的议论都显多余。我们不妨充分行使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把更多的精力和智慧,集中于探索如何让飞机在保障学生实习的前提下,得到充分、科学的使用,这才是我们最需关注的焦点。
谢 湘:注重社会贡献力体现教育自觉 2014-04-14 |
李 琼:用“人生出彩”检验职业教育突破 2014-11-28 |
张卓雅:把学生当“商品”必是一锤子买卖 2015-01-20 |
刘文明:生源买卖破了职业道德底线 2015-02-26 |
熊丙奇:“被录取”坏了高职自主招生名声 2015-05-11 |
顾明远: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双轮驱动 2015-05-21 |
若 尘:高职生需推崇“学霸精神” 2015-05-25 |
造得出高铁造不好马桶盖? 2015-11-11 |
职称评定改革该脱钩的是旧机制 2016-03-23 |
民族高校如何加强人才工作 2016-05-1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