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学生拍戏是“暴力育人”
杨朝清
//m.auribault.com
2016-04-29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一电影剧组在江西某高校招募群众演员,校方要求该校四个学院的男生全体参演,否则以旷课处理。此外,有学生反映,戏服都是十年前生产的,气味刺鼻,但导演组规定参演学生不准清洗服装,导致部分学生出现皮肤过敏症状。目前,校方回应:鉴于拍摄强度较大以及环境、饮食等问题,部分学生不适应,校方与片方协商后已终止学生参演。
参演爱国主义电影,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精神洗礼,对他们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项初衷良善的事情,为何遭遇大学生的批评质疑?说到底,没有尊重学生的“异质思维”,缺乏强有力的实施操作系统,在细节上考虑不够周全,最终导致其进入了“初衷良善,方法僵化,效果不如人意”的怪圈。
面对外界的批评质疑,校方没有自说自话,而是及时地进行了回应。从给参演学生发放伙食费、劳务费、统一购买人身保险到终止学生参演电影,这样的“亡羊补牢”,也应给予肯定。
在公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下,大学生对关乎切身利益的事情更为敏感。那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不仅难以实现预设目标,也会引发抵触。这提醒我们,那种简单、生硬的“暴力育人”方式,即使在短期内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却不可避免留下“后遗症”。只有打捞“沉没的声音”,让尊重学生正当利益诉求成为一种文化信仰和价值追求,学校才能进一步“赢得尊重、发挥作用、实现价值”,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同。
编辑:张苇柠
中国青年报:倘若“暴拆官员”奉命行事2010-06-03 |
谢 洲:小心校园文明反被“临时文明”误2011-05-19 |
张兮兮:由“投票劝退”想到《街头日记》2012-07-06 |
刘楚汉:当众销毁学生手机是一种教育暴力2014-05-15 |
是学校还是集中营?2014-06-18 |
王 永:动员“差生”上中职念歪职教发展经2014-07-18 |
蔡丽洁:帮扶“网瘾”少年要引导而非强制2014-07-25 |
吴 玲:“迟到大王奖”会伤了学生心2014-12-18 |
中工时评:关注青少年暴力,它和我们每个人...2015-08-04 |
司马童:“这种事很多”背后的教育冷漠2015-12-18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