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就业意愿才是恢复儿科招生的催化剂
堂吉伟德
//m.auribault.com 2016-02-22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国家卫计委官网昨日发布“科技教育司2016年工作要点”,提出将协调教育部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督促共建院校率先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儿科学人才培养,扩大本科招生规模。这也是有关部门首次明确对恢复儿科专业的呼声进行表态。(2月19日《南方都市报》)

  数据显示,到2011年,我国儿科医生在15年内仅增加了5000人,儿科医生缺口逾20万人,儿科医院仅占医院总数的0.52%.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历史性因素,又有现实性原因。比如整体缺乏规划,政策界限不明,公共投入不足,再加上儿科医生的培养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付出成本多、进入门槛高,收入上又不能与之匹配,从而使得中小医院缺乏设立儿科的热情,而医科生也鲜有人喜欢从事儿科。

  在整体数量严重稀缺的情况下,再加上考虑到儿科的专业化属性,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能从源头增强“造血”的功能,这也不失为一种供给侧思维。不过,解决儿科医生数量不足的问题,需要运用多种政策性杠杆,增加从业者的身份优势和职业福利,增强整个行业的就业意愿,让儿科医生成为“香馍馍”,由稀缺性向竞争性转变,那么恢复招生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儿童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对于儿科的设置也有着特殊的要求,一方面由于儿童年龄小,身体轻,用药和检查也少,自然创收就少;另一方面,由于儿童在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其治疗所花费的时间和功夫,又往往比成人更多,相应的成本也就更大。可以说,既很难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又难以获得不错的社会影响,在市场化的语境下,不仅医院没有开设儿科的热情,连医生也都不愿意从事儿科。结果是儿科的需求越来越大,然供给层面却不断萎缩,跟“物以稀为贵”的定律完全背离。

  基于此,国家卫计委决定,2015年9月中旬举行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报考儿科、院前急诊定向的考生可以加试相关专业内容,加试成绩可以计入总分。采取降格以求的办法确实可以起到降低门槛的作用,不过跟恢复儿科本科招生一样,都需要其他综合性配套政策,尤其要增加医生的福利待遇,改善其从业环境,方可产生四两拔千斤之效。

  时下很多医院对科室和医生的考核,采取的个人收入与整体绩效挂钩,医生的创业越多则收入越高,反之亦然。儿科的先天不足在于,无论是用药还是检查,跟成人相比明显没有优势,很多医生费了很长时间进行诊断,最后所开的药品,可能就值几元钱甚至几毛钱。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连半路出家的“非科班人士”,都不愿意从事儿科行业,更遑论经过较长时间培养的“专职者”。正如专业人士所认为那样,破解儿科医生荒,不能寄希望于恢复本科招生。更何况,在进行职业资格认证的情况下,儿科招生并非要单设化,市场决定作用的发挥尤为关键。

  儿科医生短缺的根源还是市场因素,如果这一主导力量未能被正视,那么单靠行政力显然无以解决问题。行政手段之下,还应有市场导向。唯有通过加大公共政策投入,在确保儿科的公益性的同时,增加儿科医生的收入,让其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纷至沓来之下的招生,才更具张力与活力。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