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对问题教材应建追溯机制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教师施兵“找茬”大学英语教材一事引发广泛关注。无意间发现一本大学英语教材的错误,使得他开始了历时两年对大学英语教材的“找茬”历程。通过查阅100多本教材和资料,他撰写了一份近30页的《大学英语教材质量分析报告》直谏教育部。(11月18日《京华时报》)
唐伟评论说:一般来说,一种产品如果出现了质量问题,那么生产或经营的厂商,除了要进行产品召回之外,还要赔偿消费者的经济损失。教材作为一种特殊产品,理应要求更严格。然而现实却是,教材出现问题之后,鲜有出版社和发行商对其进行召回,消费者也难以通过相关途径有效维权。过错追究和处理如此宽松,出版商和发行商就难以树立“质量第一”的底线意识,其责任也会在粗制滥造过程中日益丧失。要改变教材问题不断的状况,一方面要完善教材从编撰、审订、出版、发行和采购的“追溯机制”,实行责任连带的追责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问题产品召回等补救措施,逐步完善问题教辅材料的补偿和黑名单制度。
“局长高危”实为监督高危
近日,广东省清远纪委官微转发了《广东纪检监察》对清远基层教育局长腐败频发的长篇剖析,2010年以来,清远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了7名教育局长或副局长,其中“一把手”5人,副局长2人。(11月18日《广州日报》)
司马童评论说:短短五年,清远市就有7名教育局长或副局长倒在腐败路上,再度证明了“监督高危”后必然响起的“廉政警报”。当地纪检部门意味深长地提到,到案发时已担任教育局长八年的赖来新,曾获得“全国招生工作先进个人”、“清远市模范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而在2007年,赖局夫妇甚至还被评为了“英德市模范廉洁夫妻”。可见,“局长高危”实为“监督高危”。换言之,应严格用权制约,畅通阳光监督,不能让防患未然的“廉情预警”沦为摆设,而应早早用今天的“严是爱”来预防和杜绝将来的“宽成害”。
新华网:被免教育局长“批发调令”该当何罪2009-09-17 |
广州日报:丢官局长为何能“突击调人”2009-09-17 |
中国青年报:教育局长被免,权力为何没被终止2009-09-17 |
钱江晚报:疯狂调令的背后2009-09-17 |
中国青年报:“凭良心办教育”难保校长不变坏2010-05-18 |
李 斌:让外行局长办教育是冒险2013-05-24 |
钱江晚报:没啥问题2009-09-24 |
羊城晚报:“无权钱交易”的结论别下得太早2009-09-24 |
羊城晚报:“无权钱交易”的结论别下得太早2009-09-24 |
西安晚报:最牛教育局长2009-09-1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