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脸谱努力入华,西媒心里好酸
瞬雨
//m.auribault.com 2016-11-25 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 更多

  最近两天,美国脸谱网站“为进中国市场定制审查软件”的消息引爆西方舆论。美国等西方国家媒体的反应并不出人意料,因为在面对与中国有关的事情时,它们很多时候处在某种自设的“意识形态困境”中,只要中国政府接受的或对中国有利,它们就反对。西方媒体落入了无法自救的“犬儒主义”陷阱,它们对脸谱等企业为进中国市场付出多少努力、那些企业与中国方面开展合作的具体细节等一概视而不见,而是想方设法把相关企业拉到“对台戏”中。

  需要指出,无论脸谱寻求进入中国还是谷歌放风重返中国,都是这些跨国企业认清行业发展大势的体现。从其他一些行业现实发展经验来看,那些尽早抛弃西方单方面设定的标准、遵循未来大趋势的跨国企业,大都取得长足发展。比如在制造领域的汽车行业,德国大众就是最早选择与中国合作建厂的企业之一,而在上世纪80年代错失与中国合作的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则错失了市场良机。现在,国外互联网行业的企业与传统制造业的企业一样,也需满足全球化时代“相互做买卖”的需要,因此它们努力进入中国市场的出发点无可厚非。

  美国一直都是互联网领域的大国,甚至有点“独立王国”的味道。它在技术方面极具优势,过去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不太重视中国地位。但现在,美国互联网企业要想更好发展,根本无法再忽视中国市场。目前来看,腾讯和阿里巴巴等中国互联网企业即便只靠中国市场,就能活得很好。这当然会让国外互联网巨头垂涎,况且它们如果放弃中国市场,也会活得很累。

  我们在谈及中国国际影响力时,很多时候抱着一种由内而外的思维,即中国要不断主动向外发散和扩大影响。事实上,这种影响力的获得有时是种不自觉的由外而内过程,即整个世界需要市场,而中国就是最大市场之一。以前的互联网时代一直都是美国引领,中国学习追赶,因此我们感受不到在制造业领域那样的“被需要感”。但现在不一样了,随着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扩大,世界互联网行业愈发需要中国。

  对于脸谱或谷歌们的努力,我们应持欢迎态度。如果脸谱可以借这种“特殊软件”适应政策要求,敲开中国大门,从商业角度看利于其拓展商业版图。另外,这对中国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也是好事,至少它能引入竞争,使本土互联网企业产生危机感,进而更规范地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至于美国媒体在揶揄脸谱时大谈特谈的所谓网络言论自由,这是个在全世界都没多人想再搭理的老噱头了,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大骂媒体的事,前两天闹得不是挺热闹么。再说了,互联网上的所谓自由本身就无严格定义,美国大选阶段脸谱上流传着大量假新闻,这与过度自由不无关系。如果西方媒体认为脸谱是代表“自由”的企业,那么如果它能进入中国,也说明双方留有交流空间。在全球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合作共赢是必然趋势,脸谱能有这样的态度并采取行动是可喜的进步。(作者是技术经济观察家)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