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每逢佳节倍思亲。古人游宦、赶考、经商、迁徙,车马是速度的极限,行动是一件山水遥迢的大事,所以思亲愈发浓郁,成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成为“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成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两代人的血亲育养之情是基本的人伦慈孝,中华传统文化中深远有之。
问题是,即便今时有飞机高铁一日千里,也有比这更快的:微信朋友圈——我们很多人喜欢把所思所想、所见所食即时晒出来,排遣“炫耀”、社交互动,可同时,子女屏蔽父母关注朋友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于此,有人解读,是代沟的加深;有人解读,是隐私和选择权……都对也都不对。许多现象若不细论,皆可不了了之,但其实是时代和社会的征候,细加分解而非一言以蔽之,更有益于真正的沟通与体量。
说原因,常见有两类,我们选择从小辈的角度看:一类是父母每每见到子女朋友圈的内容就不免“脑路清奇”,或过度担心而寝食难安,或横加干预且对话粗暴,总之是不理解子女朋友圈所晒的内容,以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做了威权式干涉。另一类比起前者更简单,万变不离其宗,认为比起朋友圈晒的那些不紧要的事,正经的事就剩结婚和生娃了。鉴于上述原因,子女或担心父母过于操心,或受不了父母知晓隐私、干涉自己生活,一律屏蔽了事。与之相伴的信息则是,子女非常讨厌来自父母的口头禅:“我都是为了你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你怎么就不听话呢”。
一方面,笔者从来都不想渲染两代人关系的紧张、隔阂、尴尬、失语,更愿意说这跟时代变化加速有关,并非不可调和与缓解。至于朋友圈的屏蔽,青年人大多是不愿意受监督约束的,无论青春期叛逆还是独立生活的自尊心,年轻人的成长成熟总归要自己去体验、去承受,不可能从头至尾的圆滑。所以不焦虑的好心态即一副平常心,才是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此外,从父母和子女潜意识中“爱的序位”的排列来看,大多是父母想要关注子女的愿望远胜于子女想要父母关注的愿望,爱和人生阶段的不均等化,这是人类的自然。到父母老时,子女也成了父母,才更为顾及“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还剩多少”这样的感人话题。
另一方面,笔者目睹了从“80后”到“九千岁”(90后、00后)与父母一代观念分歧的细节。比如一些“80后”在豆瓣上形成了“父母皆祸害”的讨论小组,细数了形形色色关于上一代如何用陈腐、霸道、缺乏远见与新知的方式方法扰乱下一代人生,造成他们身心伤害的事实,引起不少青年人的同情共鸣。那么对作为父母的“50后”“60后”而言,反思和检讨自己的经验和思维惯性,在困难地消化着历史观念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更为积极、开放、宽容、耐心的品性,就显得十分重要。爱,不是专制自私,更不是固陋迂腐;爱是要讲交心和方法的;爱是平等,爱护则是有限的把关,不可将爱护作为理由凌驾于平等的爱之上。也许过往的包袱很重,个体习性难免,但梁启超式的“少年中国”的崇拜、鲁迅式的“肩起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以及胡适晚年所说的“宽容比自由更重要”,都应成为成年长辈的文化教养与责任所在。
由于互联网和便捷的交通,年轻人正全面吸收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在此过程中融汇中国的人伦之道是当下教育和哲学社会科学值得做的工作。作为身份上权威的父母,似乎更该进行一场人生教育方面的再学习、再启蒙、再讨论,“为爱找方法”,犹未晚矣。
(作者:夏烈,系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教授)
长江日报:谁该关注“父子对”2014-08-20 |
乔 杉:女大学生“借钱尽孝”面临的道德困境2015-08-05 |
刘 鹏:公司扣工资帮员工尽孝真的好吗?2015-10-14 |
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张“P孩作息表”2016-03-04 |
惩治谣言 法律边界在哪儿2016-04-08 |
明星的私事不该交给大众评判2016-10-10 |
圈点新闻2016-12-02 |
朋友圈不是微商的法外之地2017-04-13 |
朋友跳楼赔偿8万如此判决有违人情2017-06-06 |
北雁云依案体现司法认真对待权利2017-11-2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