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外卖又“摊上事儿”了!
最近,几则与外卖有关的热点话题接连出现。一则,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起诉三大外卖平台,指其在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时未尽到责任以致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已宣布受理;二则,有外卖平台相继启动环保计划,并在下单确认页添加了“无需餐具”备注选项;三则,前不久一篇叫做《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的文章广为热传。这些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了“外卖垃圾”,人们有必要直面互联网时代的“环保忧虑”。
享受一种便利,或许要付出一定代价,“垃圾”就是外卖的副产品。当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吃到美食时,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关注“餐盒放哪里”。直到有人被堆积成山的塑料盒、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震惊,直到有人拿出来“中国目前一次性餐具总量大约是100万吨”的数据,事情才引起重视。
如何减少外卖垃圾的讨论,来得不算太晚。但究竟有何良策,外卖平台应如何作为、消费者应如何看待,并未见共识。毋庸置疑的是,让外卖更绿色环保,应该成为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是难。例如,即便平台设置“无需餐具”,商家还会把筷子、勺子等塞到口袋,他们担忧“如果没有,客户投诉怎么办”;有些消费者也被餐盒困扰,因为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方便了运送而不方便拆解。各有各的理由,也都有自己的难处,唯一不变的是依旧过度包装、垃圾数量没减。而随意丢弃之后,对垃圾分类处理也带来不小困扰。到底“谁之错”,总是不甚明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简单地把外卖垃圾归结于电商平台、商家或消费者的某一个,都有失偏颇。最重要的是,各方之间能不能找到治理的合力。
垃圾治理需要社会共治,但仍有不少障碍亟待突破。不仅仅是外卖垃圾,早在此前,快递垃圾、共享单车的钢铁垃圾等都困扰和制约着城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老百姓。可见,处理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垃圾难题”,应该整体看待,更需要从生产端、销售端和消费端等全流程出发。比较遗憾的是,无害化处理这些垃圾有其现实问题,如餐盒材质标准不一,是回收后循环利用还是直接销毁处理,存在成本难题;又如,从垃圾投递到清扫、分类、转运等各个环节,不同人以不同标准执行,口径不一、责任不一,协调起来有难度。
卡住“环保喉咙”的垃圾们,存在于各个环节,需要每个环节就此承担责任。政府不能只鼓励创新而放松监管,平台不能只见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责任,商家不能只管销售量,消费者是“作为顾客的上帝”而不是环保的“豁免人”。因此,建立垃圾清理整治的行动共同体,势在必行。
技术上要突破,理念上更应升级。外卖垃圾看似是新情况,其实是老问题,它何尝不是被互联网经济放大的“塑料袋难题”。很早之前,人们因漫天飞舞的塑料袋闹心,如今被满是油渍的塑料盒烦心,虽然形态不同,但都是塑料垃圾,都是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垃圾困境。从这个意义上说,材料技术、降解技术和循环技术有待提升,人们有必要重新检视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
今天,当我们提倡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时,不仅是一种发展方式的转型和发展理念的提升,更是对现代化发展模式带来种种问题的反思。或许,藉由从倡导到行动、从技术到理念的转换,发展才真正有“绿”的底色。
检察日报:“垃圾汤”偷排市政井,谁该担责?2015-04-13 |
广州日报:农村污染是真正的“乡愁”2015-04-16 |
敬一函:如何压缩黑心棉的生存空间2016-01-08 |
“别让华为跑了”折射地产挤压实业之忧2016-05-25 |
解决“差评挂黄网”不妨用好技术手段2016-07-14 |
面对“外卖村”乱象,监管部门守土有责2016-08-09 |
快评论2016-09-07 |
爸妈都是低头族孩子怎会不爱网2016-10-25 |
【图说】入侵2017-06-20 |
圈点新闻2017-07-2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