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飞机上的急救彰显医者伟大
郑山海
//m.auribault.com 2017-03-01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2月23日晚,在8000米高空的机舱内,一名30岁的旅客突发心脏疾病,生命危在旦夕。紧急时刻,舱内唯一的一名医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教授沈吟站了出来,沉着施救。飞机随即返航,得到及时救治的患者最终转危为安。这条消息一经媒体报道,在短短的两天内就感动了百万网友,引起了广泛反响。沈吟医生由此被称为“最美眼科医生”。

  其实,站在医学专业的角度,沈医生仅仅做了一名医生最该做的事情,但“应该做”三个字冲淡不了以沈吟为代表的医生的伟大。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沈吟在这个时刻站出来是有很大风险的。首先,她对病人的情况一无所知,而患者过去的身体状况是医生判断病情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缺乏这方面的资料,就如同眼睛被遮挡了起来,许多判断都只能依赖直觉,很可能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次,飞机上本不是适合诊治的场所,没有检查设备,缺乏救治的药品,在这个地方行医,就如同战士要赤手空拳上战场一样,自身的医术不能正常体现,失败的风险很高。再次,作为一名眼科医生,虽然沈医生有着比较扎实的内科医学基础,但面对这种专业外的重病患者,必然要面临专业的隔阂。最后,患者的疾病走势,存在巨大的未知数,很可能并不以医生的意志为转移,此外,自己的医疗行为是不是能够得到患者方面的谅解,也充满变数。凡此种种,一个人在这个时候站出来,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这一举动是对医生救死扶伤精神的鲜活诠释。

  我国大型公共交通设施中,大多没有配置固定的医务人员,在旅途中一旦有顾客出现了意外情况,呼叫旅途中的医生几乎是唯一的方法。令人欣慰的是,医生只要在场,几乎都能马上站出来,为许多处于危险中的旅客提供早期的医疗保护。不仅如此,在日常许许多多的医疗救治中,都能看到心中有大爱的施救者,例如跪着给患者手术的医生、持续十几个小时施救后瘫倒于休息室一角的医生,等等。可以说,在医生队伍中其实有千千万万这样的医生。当我们在为沈医生点赞的同时,同样不该忘记日常生活中的医者风范。

  不过,稍显遗憾的是,每次出现发生在医院外面的抢救案例,总会引发当事医生的医疗行为是否合法的争议,这主要是源于我国的《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规定,医师经注册后,要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这个规定明确了医生有“属地”限制,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属地开展医疗活动,其合法性会受到质疑。虽然医师法还规定,“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但这也并不能完全消解人们对医生属地限制的某些疑虑。

  其实,医生的管理主要应以技能为主,与其属地并无太大关系,而支边、会诊、户外救援,这些都是医生经常需要面对的工作内容。此次飞机上的急救也是一个提醒——对医生的“属地”管理应该更有灵活性才好。总之,对医生们的付出,我们不应吝惜掌声。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